•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专版
  • 8:金融·调查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8 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5版:基金·研究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5版:基金·研究
    中国基金公司国际化进程前瞻
    基金坚守高仓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基金公司国际化进程前瞻
    2009年08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梁锐汉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梁锐汉

      漫画 高晓建

      中国基金公司国际化回顾

      1、目前中国国内的9只QDII基金(不包括华安国际配置),受市场回暖影响今年全部取得较大幅度的正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QDII基金都跑赢了国际同类基金,这让之前投资者对国内基金公司海外投资能力的担忧有所减缓,但我们也认为海外投资能力仍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从整体上看,中国基金系QDII海外投资仍处于亏损状态,由于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全球市场创纪录的下跌和前期出海的基金系QDII资产规模普遍较大,QDII基金整体收复失地仍需要一段时间。

      2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在香港开设了子公司,包括南方、易方达、华夏、嘉实和大成等国内基金公司,根据相关报道,易方达和南方基金公司都已经在当地成功发行基金,而嘉实国际则合并了德意志资产管理(亚洲)公司,后者的亚洲股票、大中华股票等数只基金将由嘉实国际负责投资管理,嘉实国际还同时获得了德意志资产管理的投研和销售团队。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模式出现了相对多元化的格局:首先是在海外子公司股权的结构上,既有选择合资也有全资的,后者更受基金公司的青睐,但不排除随着业务的拓展全资子公司的股权出现多元化,特别出现行业并购和重组的背景下,如嘉实国际;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上,既有通过发行新基金也有通过并购迅速抢占市场的。多元化的国际化模式,客观上有利于减少群体行为所带来的集中风险,增加国际化的选择性和成功率,提高中国投资管理人在海外市场多维的生存空间。

      3 、相比较欧美成熟市场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基金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这一现状目前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化的时间相对很短。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欧美资产管理公司的全球垄断地位依然非常稳固,来自亚洲等后起经济体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依然较低,相对于他们在工业部门上的成功,这也反映出当前全球化中国际分工的其中特点。纵观整个全球共同基金业格局,欧美共同基金业依然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管理着整个行业最大的资产规模和最多的基金数量。无疑的是,欧美有着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最富有的投资者。相对有效的市场、充分监管对投资者的保护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欧美共同基金业的全球领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基金公司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状况反映在:首先国际化扩张的基地大多数限于香港,对于更为庞大、竞争更为激烈的欧美成熟市场还没有介入,对亚太区的新兴经济体也是如此。但毋庸置疑,由于监管模式、市场机制和金融产品等方面的优势,香港市场会是理想的桥头堡和练兵场。第二,目前中国基金公司提供的投资管理和投资顾问业务仍然相对有限,主要包括QDII基金、其香港子公司所发行的基金产品和为包括QFII在内的海外机构提供投资顾问业务。由于外汇额度等方面的限制,中国QDII基金的IPO已经处于停滞状态,监管层对中国资产管理机构的海外投资仍然十分谨慎。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也处于起步阶段,此被基金公司视为战略业务何时能为母公司带来更为稳定的业务和收入结构仍然是未知数。第三,基金公司海外投资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基金系QDII从起步到现在,也在尝试性的进行全球化投资,我们在投资组合甚至十大持仓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海外公司和基金的身影,但整体上看,香港市场和海外中国公司仍是投资的重点。

      中国基金公司国际化的利基

      鉴于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和发展历程,中国基金公司目前国际化最大的竞争优势可能是定位于“中国投资者的海外投资管理人”和“海外投资者的中国投资管理人”。中国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有着先天和后天的利基。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内投资者有着天然的投资海外市场的需求。中国投资者日益增长的财富客观上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帮助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帮助当地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是中国基金公司实现其全球化的一个途径。对于一个有着巨大贸易顺差的国家来说,要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将必然表现为资金的净流出,目前贸易顺差所产生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而后者的收益率和安全性已经开始受到置疑。所以除了日益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外,对外证券和金融产品投资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推高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中国的需求,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抢滩香港的基金公司已经在当地发行了投资于中国股票的基金产品。

      其次,中国基金公司目前还处于政策保护的地位。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激烈竞争所带来的成长压力和夭折风险,当然过度的保护也不利于长期竞争力的建立。QDII业务基金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对于那些设立了香港子公司的基金公司来说,其QFII资格也很有可能得到监管层的放行。

      国际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参考

      根据Morningstar晨星数据,截止到2008年末,全球10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规模在1.5万亿美元到0.78万亿美元之间不等。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为BGI(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达到1.495万亿美元,而排名第10位的Goldman Sachs资产规模为7790亿美元。其中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机构6家,综合看全部10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11.19万亿美元,平均每家资产规模超过1.1万亿美元,成为超大型的垄断资产管理巨头,对全球资产管理业、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资产规模而言,中国基金公司远远落后于上述全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追求成长和规模扩张依然是大部分中国基金公司的主题。就像小孩子一样,一直渴望着长大,取得和成年人对等的地位;而成年人所想的,则是如何过得更滋润、更健康,同时尽可能减少自然规律的威胁。

      这些全球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基金公司国际化所提供的参考可能包括:

      A 相对广泛和完善的产品线有助于这些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相对稳定性,其投资管理业务涵盖了股票型、配置型、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和另类投资,甚至不动产投资和对冲基金方面。

      B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客观上使得这些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在发展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业务,如Vanguard的被动型投资、Capital Group的多元投资人制度、BGI的ETF产品、SSGA的机构业务等。

      海外投资的若干热点

      指数化投资。跟之前基金公司发行QDII基金主推主动型基金相异,目前基金公司QDII业务发展策略的重点是指数化投资。相对主动型投资,指数化投资更容易实现对所投资市场的有效跟踪和资产配置分散化,而且指数化投资的差异要大大小于主动型投资。

      新兴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近年来一直是海外投资的热点,虽然在金融危机的跌幅高于成熟市场,但其随后的迅速反弹和相对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仍然吸引着资金的流入。长期来看,新兴市场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风险调整后回报。根据晨星数据,截止到2009年6月末,美国市场年初以来资金净流入最大的5个基金类别分别是美国中期债券、美国短期债券基金、高收益债券、美国短期市政债券和多样化新兴市场,净流入金额分别为549、187、152、149和128亿美元。资金撤出部分成熟市场股票基金,同时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在持续的获得资金的流入。我们观察到投资欧洲、日本的股票基金出现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出,而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却获得资金的青睐。和美国市场情况相似,上半年欧洲市场吸引资金流入最大的两类股票型基金均为投资于新兴市场,显示出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率先复苏的信心,而中国股票基金成为吸引资金净流入最大的单一国家股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