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专版
  • 8:金融·调查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产业·公司
  • A5:股民学校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营销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8 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专版
    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韩贤旺:短周期下A股投资脉络
    经济复苏路线图
    经济复苏下的投资策略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地产回暖下的经济复苏
    汇添富专户投资总监袁建军:更多关注并购重组概念
    汇添富海外投资副总监刘子龙:海外投资关注“货币泄洪”效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汇添富海外投资副总监刘子龙:海外投资关注“货币泄洪”效应
    2009年08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今年以来,海外市场今年以来的走势和A股大不相同。年初是大跌的。直到从3月9日才开始了全球范围的大反弹,而市场方面,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的看空的声音,很多知名的投资经理、经济学家,我们发现直到6月份,才开始缓慢的调整此前非常严厉看空论调。

      那么未来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呢?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看,美国的经济确实有见底迹象。正在公布的美国公司二季度极薄显示,大约有超过70%的企业的盈利超过此前的预期,虽然仍然增长率是同比大幅下跌,但是,跌幅远比预期要小。

      不过,我们仔细分析他们的盈利原因,发现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收入有了见底回升的迹象,而是,他们大幅的成本控制措施产生了效果,大批的公司通过裁员、控制费用把成本降低了,进而实现了盈利,而这个局面和美国新增申领取失业金人数仍在上升的情况时吻合的。

      那么美国和中国这两大经济体,会不会在下半年回收流动性呢?我们判断,中国很难马上回收流动性,中国要从现在的出口导向经济体转变为内需导向经济体,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再加上CPI和PPI也是比较温和的,而且从控制热钱角度,也不支持马上加息。

      而美国收回流动性的可能性更小。我们判断,美国的失业率今年可能会破10%,创下历史高位,经济压力是在得。同时明年,美国经济还面临一个重要时点,在2010年,美国有大量的房贷需要重新确定其利息水平。而这个利息水平和美国长期利率斯挂钩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在房贷违约率还在上升的情况下,美联储方面一定会收益率压低,这很可能造成一个弱势美元的情况。

      而美元的弱势对美国有什么好处,我们看到美元弱势以后,他的出口和GDP都在快速的回升。美国赤字会减少,而经济回升压力也会减少,所以,美国当然会通过这个策略尽力保持美国经济的良好增长环境。

      在这个中国美国两大经济体都回收流动性的环境下,最大的受惠者可能就是港股。目前来看,香港股市和香港本土经济已经几乎全脱钩,现在是中国和美国因素博弈的竞技场。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已经很高了,我们要怎么做呢?那我们需要一个泄洪的管道,而这个管道在哪里,现在非常明显。

      从中期看,我们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我们的判断,最大的机会仍然是新兴国家,比如说印度和中国,GDP的增长率都是远远超过西方的经济体的。尤其是印度,现在已经展现了一个很好的增长趋势,某种程度上,它的状况和我们中国过去几年的情况很相似,印度也开始面临内需启动和消费升级的过程。

      (本报记者 周宏 根据演讲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审核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