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消费者为成品油价下调叫好的时候,国内两大石油巨头却在上书猛批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认为其过度透明化,可控性低,由于市场可以轻易计算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导致市场力量提前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中石油、中石化的终端销售,两大集团因此建议应该模糊化处理定价机制,以防范市场投机。
两大集团防范市场投机的理由,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当市场能根据其定价机制的基础来判断是否应调整成品油价格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原油价格上升时,市场上囤积油品的行为自然会产生,由此也会造成一定的惜售现象,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然而,把定价机制模糊化就真的能够解决投机的问题么?如果原油价格大幅上涨,而成品油价却不跟随调整的话,市场同样会出现囤积油品的现象,更何况,在去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两大集团旗下的炼厂自动削减产量,各地油荒频频发生,这和囤积形成的惜售在对消费者的损害方面恐怕并不存在大的区别。至于投机为囤积者带来的收入上的好处,在定价机制模糊化的基础上一样会存在,区别只不过是,一个是社会经营油品的企业甚至是消费者所能享有,而一个只是为部分能够提前获知定价调整的内部人士或企业所享有而已。
两大集团想要成品油定价机制模糊化,除了摆上台面的防范投机的理由外,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成品油定价的透明化损害了其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时候,由于消费者能够很容易比较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变化情况,得出是否应下调成品油价的结论,两大集团也就没有了以往那种可借成品油定价机制模糊化来获取超额利润的空间。例如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下,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而国内油价岿然不动,两大集团坐享巨额利润的好事不会再度发生,自然会感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稍加分析,成品油定价机制模糊化,其实还有利于两大集团掩盖自身的经营问题。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之后,虽然不能把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成品油价简单直接比较,但如果差距过大,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两大集团的不合理定价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把成品油价格形成的因素弄得越多越复杂,定价机制越模糊,两者之间就越难以直接比较,消费者也就难以对不合理的定价提出指责,社会舆论上的压力自然能够减轻。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确并不完善,还有继续调整的空间和余地,然而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更加透明化,朝着更加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向进行,只有消费者拥有了充分的知情权,才能更好地监督两大集团是否存在着不合理的垄断定价行为,与在成品油价上涨时可能出现的投机相比,这一方面则显得更为重要。至于两大集团现在应当做的,并不是定价的模糊化,而是强化自身的经营管理,使现有的22天调整间隔能够尽量缩短,以此来减低国际油价波动对于自身经营的影响,从而预防投机的发生。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