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增发的公司很多,尽管随着市场的一路亢奋,增发公司的股价大多数是上涨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增发方案都是好事。
如上周笔者在“停板揭秘”栏目分析的一家公司最近也在提议增发,不过这家公司准备将增发得到的25亿中的20亿用于归还银行贷款,余款作为流动资金。尽管该股股价走势相当强劲,但公司的这种增发实在不值得关注,除了降低一些财务费用以改善负债结构之外,看不到其他有什么益处。
除了还债之外,还有一些增发方案是准备收购大股东的烂资产,公司在设计方案时肯定会对资产进行美化,这就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有些大股东的资产或许在收购的时候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该资产的行业前景堪忧或者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大股东就有转嫁经营风险的嫌疑。
有时候公司也会通过向大股东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大股东的资产,从表面上看,大股东将资产换成了股权,仍然承担着资产经营的风险,其实未必,至少会大幅降低承担风险的程度,其中的关键在于资产的作价和增发的价格,如果把资产的价值高估一倍,大股东的资产已经增值了一倍,如果再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增发,大股东又可享受二级市场的大幅溢价,等到这些股份获得流通权后,大股东就有了兑现脱身的机会。
要辨别增发中的这些猫腻是比较困难的,但毕竟很多中小公司就是通过不断地增发来做大做强的,所以我们要关注一些明显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增发类型。
一类是扩大原有产能。
既然公司准备扩大原有产能,表明该产品至少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且公司的产品现在一定是供不应求。由于有单位人力成本和销售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扩建这一块的效益肯定要比原来好,尽管增发时增加了一些总股本,但在新产能释放后,EPS就可以得到提升,且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通常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退一步讲,即使增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新的产品,但只要新产品与老产品相近,仍然值得期待,而且结果可能会更好,因为不断丰富的产品系列将更加有利于公司巩固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另一类是通过增发投资新的行业。
一般来说,新产品的预期收益应该高于老产品,所以在新产品产能释放后,公司的效益应该得到提升。但要满足两个前提,一个是公司要有驾驭新产品的能力,另一个是当新产品投产时市场仍然不错。对于这类增发,我们要做的是认真研究这两个前提是否成立。
还有一类是通过增发购买大股东的优质资产。
尽管会有一些大股东通过增发将垃圾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但仍然会有很多大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公司,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判断这类方案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关键在于资产质量、资产评估价格和增发价格。但这种增发方式更多只是体现公司的一次跳跃性发展,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长性。
有些公司也通过增发的方式实现资产的整体置换,这是一种借壳上市的方法,与原公司已经没有任何关系,重新复牌就等于一只新股上市。
前两类增发方案实施后,公司的股本会增大,但新资金的效益不会马上体现出来,所以公司的EPS会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逐渐淡忘已经增发的事宜,这时候往往就是不错的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