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国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来自上海的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价27.76万购得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为首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中国企业。
绿色出行碳减排指标来自中国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美国环保协会等单位于2008年共同发起的“绿色出行碳路”行动。经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核准,2008年奥运单双号限行期间,北京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及8万多民众参与了此活动,共计减排二氧化碳8895.06吨。这批指标于2008年12月11日在北京环境交易所通过确认并正式挂牌,成为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挂牌项目。
全球碳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12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分为配额交易和自愿交易市场。前者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以满足减排目标,后者则从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方面考虑自愿进行碳交易以实现目标。
昨日亦适逢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一周年。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介绍,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一年来,通过交易所平台达成3000多万吨的碳交易。目前,交易所在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安排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股东包括中海油、中国国电、中国光大等知名企业。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资源拥有国,有能力提供全球半数以上的碳交易指标,中国企业有机会从中获取巨大收益。”梅德文说,“预计到2012年,仅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项目中国就有可能获得18亿吨的市场份额,如果以每吨10美元的价格计算,市场规模高达18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潜在的美国市场。”
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对象主要面向欧盟和日本,美国由于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并不承担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但这一状况有可能在近期得到改变。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确定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的目标,即2020年前,美国的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17%,到2050年则要降低83%。美国有关学者预测,如果方案最终在参议院通过,全球碳市场交易将会从2008年的110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5000亿美元。到2020年,碳交易市场可能甚至可能高达3万亿美元。
梅德文也表示,虽然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在交易所建设、产品结构、定价机制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甚至落后于印度,抓紧建设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势在必行。梅德文认为,发展“碳金融”的核心是建设市场化机制,掌握碳交易定价权,吸引一大批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入到“碳金融”市场的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