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信用债止跌反弹 能否持续要看股市“脸色”
    本周央行释放资金340亿
    澳元一枝独秀
    交易机会零星
    建行今发200亿元次级债券
    齐鲁证券有限公司
    关于自然人投资者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的公告
    8月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或小幅下行
    信贷“明松暗紧”
    票据转贴现利率料逐步上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用债止跌反弹 能否持续要看股市“脸色”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连续下跌的交易所公司债、企业债终于止跌反弹,沪深两市企债和公司债指数昨日全部上扬,其中公司债指数的涨幅达0.41%。市场人士指出,信用产品前期跌幅过大,许多品种已经“跌出了价值”,反弹在情理之中。而上升趋势能否得到有效支撑,还需要看股市的“脸色”。

      昨日两市企债、公司债指数均告上扬,其中两市企债指数已是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上涨,公司债指数则出现高达0.41%的反弹幅度。

      信用产品此番反弹的背景是连绵多日的疾速下跌。公司债指数在6月1日以118.18点创出历史新高,随后的两个多月里便连续震荡下行,其中从7月中旬开始的走势更是单边下泄,7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曾创下单日0.47%的跌幅。企债指数也曾在7月份出现14连阴的走势。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交易所市场的投资者过于同质化,是造成债券上涨或下跌都容易被放大的主要原因。在本轮信用产品下跌过程中,以基金、券商为主的机构均受“打新”高收益的诱惑而弃债转股,操作方向趋同,导致抛盘严重。而在这一过程,对于通胀的担忧、债券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以及新债供给过于集中,这些因素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下跌。

      连续下跌之后,企债、公司债的绝对收益率提高,投资价值逐步受到市场的关注,部分资金的介入引发了信用产品在本周的强劲反弹。

      从昨日个券表现来看,多数盘中稳步走高,脱离了近期的低点,其中城投类债券表现突出。例如“09豫投债”涨幅2.22%,“08苏高新”涨幅0.98%。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债券属长期下跌之后的“绝地反击”。如“06三峡债”,自今年1月初开始便阴跌不止,而本周三和周四终于迎来像样的反弹,涨幅分别为0.74%和0.96%,昨日的收盘价为85.6元。

      对于反弹之后的信用产品走势,申银万国一份研究报告认为,8月份交易所信用债继续调整的空间很小,“我们认为未来机会大于风险”。而近两日的反弹行情能否持续,市场还有疑虑。一位保险公司交易员称,资本的逐利本质始终存在,只要打新股或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收益不出现明显下降,信用债对资金的吸引力就仍然有限。

      他还表示,虽然价格走势显示企业债券重新引发了资金的投资兴趣,但成交量并没有显著放大。与之前单边下跌时的巨量抛盘相比,目前的买盘力量还很薄弱,“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抛盘明显减少,”帮助了债券止跌,因此现在还不能断言这类债券反弹的基础已经夯实。昨日的成交数据也验证了这一判断,两市涨幅排在前12位的企业债券成交金额均不足6万元。

      如何才能让企业债券上涨的趋势重新形成,分析人士认为,还要看股票市场、特别是“打新”的收益情况,只有“打新”的收益率和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之间的高低关系趋于平衡,债券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才会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