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力保增长 全球央行再举量化宽松大旗
    韩黄金储备少于其他经济体
    高盛日进5000万 “一哥”地位难撼
    匈牙利贸易顺差超20亿欧元
    瑞银第二季度
    报亏14.02亿瑞郎
    凯悦酒店拟推IPO 测试美股牛市成色
    巴西写字楼
    空置率“金砖四国”中最低
    亚太股市多数上涨
    丰田总裁预计
    美国汽车市场将强劲反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盛日进5000万 “一哥”地位难撼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高盛公司周三向监管部门提供的一份文件显示,该行在第二季度每天净赚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日达到创纪录的46天,仅有两天出现交易亏损,平均每天进账至少5000万美元。当季高盛实现34.4亿美元的创纪录盈利,傲视华尔街群雄。

      业内人士透露,高盛二季度业绩猛增主要得益于火爆的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业务。高盛在交易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并且敢于在竞争对手们收缩高风险业务之际大肆涉险。这也使得该行作为华尔街“一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但由此而来也是巨大的争议和没完没了的调查。

      

      骄人的交易能力

      高盛上月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该行在第二财季实现净利润34.4亿美元,合每股收益4.93美元,单季收益就超过了该公司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2008年的全年利润。这还不包括已偿还政府的100亿美元注资,以及付出的14.2亿美元股息。

      在5日曝光的一份提交给监管部门的文件中,高盛将其在交易方面高人一筹的实力展露无疑。文件显示,第二季度,该行单日交易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日达到创纪录的46天,这也打破了第一季度创下的34天的前纪录。当季,高盛仅有两天出现交易亏损,远低于第一季度的8天。在第二季度一共65个交易日中,高盛有58天都日进5000万美元以上,占比89%。

      分析师指出,高盛第二季度的业绩如期强劲,主要归功于创纪录的交易和股票承销业务收入。第二季度,高盛在投资和交易方面的收入占比高达78%,远远高于一年前的59%。当季净利息收入上升了60%。第二季度,高盛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外汇和利率(简称FICC)方面的交易收入达到创纪录的68亿美元,刷新了第一季度创下的66亿美元的纪录。

      

      过人的冒险精神

      在2008财年,也就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年中,高盛单日赚进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日多达90天。前一财年为88天。而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中,这一数字分别仅为14天、18天和49天。

      高盛惊人的交易成绩单,充分反映了该公司敢于承担更大风险意愿。第二季度,高盛的风险价值(VAR)指标升至2.45亿美元,再创新高。此前两个季度,高盛的VAR指标分别为1.84亿美元和2.40亿美元。VAR是一项行业风险指标,用于评估在极端情况下,一家公司交易头寸上的单日最大损失。

      高盛表示,第二季度VAR值增加,主要因为公司增加了在股市上的押注,而同期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表现都异常出色,连续上涨。

      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高盛目前的承担风险程度都达到了超高水平。二季度高盛的VAR指标达到其1999年上市以来最高单季水平。相比之下,摩根士丹利今年一季度风险价值仅为1.42亿美元,摩根大通也不过1.90亿美元。

      摩根大通前银行家柯寒表示,在金融危机中,高盛还有能力创造这么多利润和营收,看上去似乎是极其有悖常理的。但事实是,高盛的许多竞争对手已破产或受创严重,这使得本就是华尔街最大券商的高盛拥有更突出的竞争优势。

      

      烦人的监管调查

      高盛在这轮危机中不仅没有受重创,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华尔街老大的地位,这也使得该公司成为“重点关照”的目标。监管部门正在就高管薪酬以及衍生品交易等对该行进行调查,而竞争对手和政客则指责说,高盛大肆参与高风险交易的行为与其银行控股公司的新身份不符。

      上个月的财报显示,高盛拨出114亿美元用于奖励员工,相当于每名高盛员工截至6月底平均可以得到324600美元。算入这笔奖金,高盛员工的人均薪酬和福利将超过该行2007年创下的661490美元的前纪录。

      尽管高盛偿还了救助资金,但国会仍在质询高盛是怎么筹到这笔资金的,试图深挖高盛的政治背景,严查高盛是否仍会像此前数年一样大发奖金。高盛在周三的文件中也披露,政府已经对其薪酬支付和信用衍生品交易展开了调查。

      纽约州总检察长科莫上周表示,高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海向953名员工支付了超过10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有212名员工奖金超过300万美元。

      在信用衍生品发行和交易方面,高盛是行业领先者,而这一收益丰厚的领域目前也面临着来自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今年夏天,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对高盛在信用违约互换和其他衍生品市场的垄断地位展开了调查。这也是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提高市场透明度的努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