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资本充足率新规:
    “适度”宽松新解读
    美国优质房贷违约也在激增
    经济企稳回升阶段面临的艰难挑战
    联想亏损
    期待更多“腾讯”崛起
    道指与美元:危险的反向联动?
    别老拿静态的东西去衡量动态的东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企稳回升阶段面临的艰难挑战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陆前进
      陆前进

      目前我国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但是基础仍然不牢固,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

      尽管从6月的数据来看,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但是全年进出口形势并不容乐观。因为外需下降,上半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从中国的现实来看,笔者认为短期内保增长依赖政府投资、依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没有问题,但同时必须要稳定出口,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涉及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之间的协调,中国要改变高储蓄率与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应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导向性经济增长的依赖,而美方表示一旦美国摆脱衰退,美国经济将不会再度重新扮演全球商品消费者的角色,意味着美国要多储蓄,中国要多消费,必须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通常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有一定的替代性,对私人投资有一定的挤出,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不愿意投资,此时政府增加投资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投资是有效的,对拉动经济增长能够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只是随着经济逐步回暖,私人投资应逐步代替政府投资,成为市场投资的主角。政府投资为主必须向民间投资主导转变,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才会得到保证,基础才会更加稳固。私人投资应逐步转变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特别要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上缴税收占50%,就业人数占75%,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最大,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恢复和发展。

      央行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市场资金充裕,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在上升。同时流动性充裕,部分资金会流向资产市场获利,推高资产市场的价格。从最近资产市场火爆的情形来看,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资产市场的可能性上升,这也是造成目前股市和楼市回暖的原因之一。上证指数从去年年底的1800多点上升到目前的3300多点,上涨了近90%,最近几个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商品房的成交量和价格都创出新高,而且“地王”频现,甚至有专家预测上半年的天量信贷有20%流入股市和楼市,尽管这一数据未必准确,但是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资产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近银监会和住建部都已警示股市和楼市泡沫,其中银监会7月四度公开强调防控信贷风险。据统计,7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净投放资金1500亿元,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适度宽松,在目前资产市场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宽裕的资金规模增加了资金流入资产市场的风险,因此,必须控制信贷资金流向,防止资产市场的大起大落。

      我国外汇储备6月末已达2.13万亿美元,其中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为1779亿美元,按照简单的热钱统计方法,外储增量中扣除贸易顺差和FDI增量,热钱资金高达1220亿美元。尽管一些学者怀疑这种算法,认为没有考虑到汇率变化和投资收益,具体数量上存在争议,但热钱流入已是一个不争事实。应该说,投机资本流向中国可能还会不断上升,我们可能会再现2008年上半年的情形,热钱大量流入。回顾过去,从2005年汇改以来到2008年7月份,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约20%,仅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就达6.42%,这样投机资本流入可以获得较高收益。同时美联储不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进入2008年,中美利率倒挂不断加大,对投机资本有进一步的吸引力。另外,由于次贷危机,美国房价和股市下跌,美联储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是由于美国经济下滑的风险较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一些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热钱”会再度瞄准中国。

      因此,为了保增长,一方面我们应该稳定出口,保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赖投资和消费,特别是消费的增加。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到的打击最大,因此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要加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监管,以保证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为了防止热钱的涌入,要继续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控制资产价格的泡沫,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控。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