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资本充足率新规:
    “适度”宽松新解读
    美国优质房贷违约也在激增
    经济企稳回升阶段面临的艰难挑战
    联想亏损
    期待更多“腾讯”崛起
    道指与美元:危险的反向联动?
    别老拿静态的东西去衡量动态的东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本充足率新规:“适度”宽松新解读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周子勋

      

      政策监管力度收紧之势已渐渐明朗。

      继上周出手规范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之后,监管部门将目光投向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部位——资本充足率。银监会日前下发了《关于对实施新资本协议相关指引征求意见》八条指引,再次明确资本充足率新规。实际上,国内不同银行面临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已大大提高。多位城商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已口头要求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

      据业内人士透露,银监会目前还在讨论加强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管理。可见,银监会在监管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远不止于此。通读银监会最新修订的七项监管指引,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监督检查,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等。

      在笔者看来,减少银行经营风险,首先就要从提高银行的资本规模和不良资产的拨备覆盖率开始。事实上,在去年年末,银监会就已要求国内部分银行将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从8%提高到10%;银监会同时要求大型银行的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至少要达到130%以上,风险较高的银行进一步提高到150%。由于上半年集中天量放贷,各银行大都面临着资本充足率将随之大幅下滑的境地。为解“燃眉之急”,各大银行纷纷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本金。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09年各银行已发行次级债2240亿元,为2008年全年736亿元规模的3倍。此时银监会研究出台规定,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券从附属资本中扣除,建议已下发至银行。银监会此举是严格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银行的过度扩张带来的坏账风险。银监会近日还决定限制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的行为,一些未上市中小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计划估计已很难获准。

      这两项针对银行次级债融资的限制措施,将进一步加大银行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压力,相当于切断了银行贷款的“弹药”供应渠道,属于“釜底抽薪”。下半年,在资本充足率要求和融资渠道限制下的商业银行,已很难具有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条件了。实际上,随着上半年大量的票据融资的到期,绝大部分将转为中长期贷款,从而大大减少了放贷的规模。

      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央一再强调继续实施双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银行贷款既要服务于中央的“保增长”任务,又要降低今后银行大规模坏账出现的风险,银行贷款投放须在“走钢丝”时取得平衡,银监会出台的这些措施真可谓“用心良苦”。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这些措施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显著改变下半年国内银行对资金运用的行为。不过,从目前的整个经济形势来看,银监会的政策压缩对经济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在银监会的政策压缩下,银行贷款很可能将更多地流入消费、中小企业领域,而此前发布的“贷款人受托支付规定”使得贷款通过违规渠道流入股市和楼市的成本将大为提高,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望增强。不仅如此,此前地方一大批项目仓促上马,使得项目贷款的风险在不断积聚,项目融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而此次,借助于银监会对项目融资业务的规范,银行对此领域的贷款投放也将更趋于谨慎。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