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2009 8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是明智选择
    深圳今年来商品住宅用地出现“零供应”
    机构博弈地产股
    国家统计局:
    将改进工资收入统计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全面趋同“路线图”即将出炉
    上海证监局加强辖区期货营业部合规监管
    地产巨头集体乐观:房价还要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明智选择
    2009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勇
      美国承诺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正是搁置争议、认同市场经济区间说的突出表现。

      □王勇

      新华社8月5日播发了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其中称,美方承认中国在市场改革方面不断取得的进展,并将切实考虑中方关切,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笔者认为,在当前美国经济仍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是其最明智的选择。

      一直以来,美国商务部对市场经济地位都有若干个法定要求或者说标准:货币的可兑换以及金融参数形成合理化程度、劳资双方工资谈判的自由程度、设立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的自由程度、政府对生产方式的所有和控制程度、政府对资源分配以及企业的产出和价格决策的控制程度、商业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判断因素。此外,美国商务部还特别关心出口国的出口管理,比如在法律上,政府是否在控制企业的出口活动,包括对各个企业的经营和出口许可有关的限制规定,任何对企业减少控制的立法等等。美国商务部通常还要考虑以下因素:出口价格是否由政府确定或须由政府同意;出口商是否有权协商合同条款并签订合同或其他协议;出口商在选择管理层时是否不受政府限制而有自治权;出口商在分配利润和弥补亏损上是否有独立的决定权。

      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有一定标准这无可厚非,但把这个标准绝对化、简单化是不可取的。市场经济标准的框架不是绝对的,应是一个以各国市场经济的共同性为主、差异性为辅的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区间。美国承诺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正是搁置争议、认同市场经济区间说的突出表现。

      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中国当前经济自由度指数已超过许多被美国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的转型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在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就已超过市场经济临界水平。

      长期以来,美国之所以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可能既有经济上的打算也有政治上的考虑,所谓市场经济地位往往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借口和与中国进行谈判的筹码。当今时代,在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下,是否尊重客观事实对一国市场经济地位进行公平公正的认定,这实际已成为一种话语强权。

      根据世贸总协定的规定,当一国出口产品价格以低于该产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出口时,即可被认为是在倾销。由于中国是以“转型经济”国家而非“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其出口产品极易成为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再加上由于美国等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示范效应和联动效应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的形势下,令中国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贸易形势进一步恶化。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又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产业和企业已经遭遇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涉及金额达82.67亿美元。中国只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进口其产品的国家才不会使用甚至滥用反倾销调查手段,中国的外贸环境才能逐步得到优化。

      在全球经济交往中,实力决定一切。目前,美国在既有求于中国又想遏制中国发展步伐的矛盾的经济战略驱动下,最终还是做出了加强与中国密切合作的战略选项。因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的70%用于购买以美国国债为主的美元资产,美国实行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如果不依靠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就会束手无策。在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与最大债务国的对话中,中国似乎底气也显得更足。更何况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大潮下,中国经济呈现出少有的亮色。当前,对于力求经济转型和日渐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参与重新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分享更多话语权的难得机遇。

      这次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开局良好。我们真心希望美国能信守承诺,为两国加强战略与经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秩序新格局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