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大全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8 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缪晓春
    答记者问
    缪晓春:在新媒体中追寻老传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缪晓春答记者问
    2009年08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从摄影到电脑模拟

      问:你的创作道路从摄影开始,为什么会选择摄影这个媒介?

      答:摄影还是比较熟悉。摄影更有表现力,媒介都有长处和短处。

      同时,画面中还有一个雕像。当时在德国生活了4年,感受倒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就用我自己的形像做了玻璃钢雕像,是“我”的一个化身,放在各种在我的经历中记忆深刻的场合,作为4年的总结。摄影是讲究细节真实的媒介,给人以真实感。放进了雕塑,就有真真假假的感觉,产生一些特别的效果。

      

      问:你后来又选择电脑模拟为创作手段,为什么会对其感兴趣?

      答:电脑模拟方法开始于2005年。摄影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环境,而电脑模拟则用电脑里的三维软件,再造一个虚拟的世界,再用虚拟的照相进行摄影。

      电脑模拟的第一件作品,是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用三维虚拟技术再现原作中的场面,甚至可以让观众走到原画的“背后”看,有了全新的角度。我用虚拟的雕像替换原作中的数百个人,每年做一件。

      一发不可收拾

      问:你这样的创作是不是需要专业工作者组成的团队?

      答:我先用三维软件做一个模型,成为虚拟的雕像,看得见但摸不着的。软件采用现成的三维模拟软件,而其它的工作则有一个工作团队进行。

      

      问:你用了电脑模拟手段后是不是就一发不可收拾?

      答:电脑模拟方式带来全新的可能,提供了新的语言,但我更多的想是如何让作品更有表现力。这与传统的媒介不同,比如绘画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上出现过各种流派、各种画法,各种可能性都尝试过了。而电脑模拟还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怎么做都可以,只要放大胆子做,但也不知道现在走到了哪一步。不敢说是在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总想做出最新的作品。

      我会一直不停的做下去,一不做二不休。电脑模拟作品要做各种实验,差不多一年只能做一个。今年的作品以一连串经典作品为素材,要丰富做实验,时间会拖得更久。

      灵感来自经典

      问:你的电脑模拟创作,为什么都以美术史上的名作为对象?

      答:那些经典作品都自成一体,可以作为创作的原材料,可以进行挖掘、再创作,可以作为我的出发点。这就像现实生活可以作为创作出发点一样,也能给艺术家以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的空间。假如没有那些经典作品,那只能用现实素材,如原始人的岩画,只能以现实生活为对象。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视觉文化遗产,选用经典作品当素材就很自然。

      

      问:你选用名作是不是与学过美术史有关?

      答:我学过美术史,这有关系也没有关系:我熟悉美术史,所以说有关系;但我的创作中20年没涉及过那些经典作品,也可以说没关系。

      

      问:这是不是因为你的操作特别关心终极问题,比如生与死、天堂与地狱等等。

      答:每个人都有他更关注的东西,有个人主观的倾向。

      再现散点透视

      问:你还在做摄影吗?

      答:我的另一半项目是摄影。那是面对现实的项目。现在用的完全是纪实方法,一点不用虚拟,因为想虚拟就可以用电脑模来做。

      新作品,叫《北京索引》,在北京地图上画十字经纬线,在处于经纬交接点的地点都拍一张360度的环视照片。这样就与原来的拍摄方法完全相反,完全摒弃了主观的选择,试图做到完全的客观。今年5月在广州摄影双年展展出过一部分,打算9月在北京空白空间办个展。

      

      问:从摄影到电脑模拟,你都有一种特别的追求——在你的作品中发扬传统绘画的观察方法。

      答:对。中国的宋画,你面对时特别舒服,眼睛可以有走。因此我把摄影当作绘画,也想它能非常引人入胜,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不想摄影局限于某一个视点,某一个瞬间。所以我在2004—2006年间用各种手段进行尝试,多次拍摄,再进行拼贴。

      对中国艺术家而言,这种观察传统在血统里就有,自古以来就这样,逐渐在我的作品里全体现出来,即便是在非常精确的摄影作品里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