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上海城市规划馆近日合作举办的“珍藏的记忆——新中国60年经典宣传画展”,展出60幅出版社珍藏的经典宣传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邱孟瑜表示,这个展览,是出版社继连环画传统品种再开发后,对宣传画、年画传统品种进行再开发的初步尝试。
5000张宣传画构成丰厚资源
据统计,从1952年至1992年,上海人美社共创作出版年画、宣传画5000余种,发行印量高达25亿多张,许多经典作品镌刻在几代人心中。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都是上海人美社珍藏、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精品力作。从展览现场看,这些宣传画大多是为了特定的政治任务而创作,也有的相当于现在的公益广告,反映了新中国百业复兴、教育卫生普及所带来的新气象,成为建国60年历程的缩影。对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老年观众,激发他们重温历史,引发他们的怀旧情结;对年轻一代来说,则从一个侧面提供了那个时代的图像资源,有助于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认识与体验,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
此外,展览主办方在展览现场也动足了脑筋:布展力求朴实大方、原汁原味。入选的展品都未经加工装裱,采用最直观的无框玻璃面悬挂,每一幅作品的标题、作者、出版时间、印数等最基本信息都呈现无疑;作品还配有文字和历史照片资料,让观众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环境;同时,在展览现场还设有专柜出售相关的衍生纪念品,包括明信片、T恤与包袋等。
新展览试水宣传画再开发
据邱孟瑜介绍,连环画、年画与宣传画,历史上是上海人美社的三大支柱。目前,出版社正在规划对宣传画、年画进行再开发,已经在着手对珍藏的5000个品种进行数码化处理。这次展览虽然是配合国庆60周年的,也是宣传画进入市场开发的一个开头。为此还特地开发了一些衍生产品,请设计师设计了一些明信片、T恤和包袋,在展览现场出售。
她表示,宣传画是一个特殊的品种,在上世纪冷战时期是一种国际现象,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很普及,只是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比如在设计史上著名的波兰海报、苏联海报,有许多出自设计大师之手,是设计史上的经典作品。而中国的宣传画,则主要出自专业画家,更像美术作品。他们计划,下一步要选一部分宣传画,挑其中一些艺术性强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种,如京剧“四大名旦”等制作复制品。另一方面,请专业设计师利用宣传画的视觉元素开发衍生产品。她还说,他们的年画也将与宣传画一起开发,除了如何利用老的年画资源外,还可以开发新年画,讲民间故事。
连环画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形之下,出版社的连环画再开发已有成功经验。据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陈元山介绍,他们1999年开始做连环画的重版,已经做了10年,逐步形成了出版社与连环画收藏者(号称“连友”)的互动,许多再版品种数千印数一周内就能销完,已形成全国性的市场。
他认为连环画重版书开发的成功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也有5000个品种的收藏,都是专门从事连环画创作的专业画家的作品,经典作品更是不计代价,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其次,连环画收藏有其特点:作为草根文化大多是出于爱好,没有炒作的机会,没有大起大伏;再次是出版社开发策略得当:1999年推出时选择的都是收藏者喜欢又无力收藏的品种;以后又有意识地提高品质,精装版出了三四百种,等于是限量复制,所以现在收藏转移到新版连环画;;第四是注意质量,连环画收藏讲究品相,但品相好连环画的很少,新版本则讲究质量,尤其是精装版是限量印刷,更强调品质。他表示,这是慢火炖煮的市场:刚推出时没人买,现在不仅库存都没了,还有人发现其保值增值的功能。如2003年出版的《穆桂英》,原价15元,最近一度涨到1500元;甚至全套小精装的行情,也到过1.5万元。
他们在采访中也谈到,宣传画、年画虽然也有不少藏家,但其功能上就是张贴用的,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收藏比较难,收藏群体也不会很大。他们还将就如何“重现宣传画的魅力”举行系列座谈、讨论,请各路专家尤其是设计师一起参与,共商市场开发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