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广告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公司调查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中国融资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2009 8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证券
    7月网上打新股年化收益率达39%
    投资新股需谨慎
    慎对后市 机构昨逢高卖出热门股
    吉林举办医药企业
    创业板上市培训班
    创业板公司关联董事应回避表决关联交易事项
    关于支付2008年记账式(十四期)国债
    利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2009年记账式附息(十八期)国债
    上市交易的通知
    关于2006年记账式(十二期)国债
    和2007年记账式(十三期)国债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机构网下打新偏爱大盘股
    理性看待“炒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网下打新偏爱大盘股
    2009年08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晶
      ⊙本报记者 杨晶

      

      IPO重启后的一个月实践表明,机构资金集中网下申购,对大盘股更为偏爱。

      作为此次新股发行改革前后最明显的不同,机构资金都集中于网下进行申购,大资金的“挤出效应”显著。新的发行机制规定,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同时网上申购有千分之一的申购上限。据申银万国证券的统计,今年7月参与网下配售的账户数平均达到550家以上,较前两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报价策略研究成为机构打新的重要一环。上海一位研究新股策略的分析师指出,“更加理性的估价”不能最终在网下获配,“不少机构资金不得不调整已有的估值模型。”申银万国认为,如何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还需要依靠市场机制不断纠偏。如未来机构网下申购部分上市时破发,将会对不理性的询价形成制约。

      基于投资大盘股所获收益往往高于小盘股,机构的打新策略也呈现出对大小盘股的区别对待,以券商集合理财为例,打新更偏好大盘股。联合证券对过去3年发行募资在100亿元以上的20只大盘股、20只募资最少的小盘股进行分析,大盘股平均网下净收益为1.33%,网上净收益为0.8%,小盘股对应收益率为0.84%和0.12%。

      对所有机构资金而言,网下申购并非坦途,多家券商资产管理部人士透露,因报价低于发行价而未能获配网下新股的现象并不少见。据有关统计,今年7月份的6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33.7倍,出现较明显的上升。业内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由于流动性溢价,新股上市之初定位远高于主流研究机构所认定的上市合理价值,也明显高于同行业已上市A股的平均估值水平。而且在新申购办法下,询价机构相互博弈,机构投资者为了保证中签,在网下询价时势必会适度提高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