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实际操作中有“不怕急跌怕阴跌”的股谚,相对于上周的急跌,近日出现的“五连阴”使包括诸多机构在内的投资者更加迟疑。在以流动性为核心驱动力的阶段,市场整体进入迟疑、犹豫、谨慎的状态,表明后期行情仍有复杂整理的过程。
在震荡中调整持仓结构
近期,地产、金融、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权重板块先后交替领跌,明眼人明白,行情受到了基金等规模性资金减持的压力。基金等机构出现规模性减持一方面是其持仓比重已达历史最高;另一方面是目前正处于半年报披露的密集期,权重行业虽然有复苏的预期,但目前有现实的业绩压力,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与其承受市场浮筹的抛压,不如主动减持消化短期的压力;再一方面,经过之前的持续强势后,这些权重行业的估值空间确实已经有限,作为理性机构,不可能背着沉重的仓位“一条道走到黑”。
从年初开始,行情似乎完成了一个循环,行情本身与基金持仓都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刺激投资“保增长”大功告成之后,后一步政策着力点必然转向于“调结构、促内需”。如果说今年到目前为止行情的核心主题是围绕着“投资”演变并已演绎得较充分的话,未来市场的投资重心必然会向“消费”转移。因此,基金等机构减持行为的出现实际上拉开了市场进行策略上乃至战略上结构性调仓的序幕。从这个角度看,现阶段有双头嫌疑的调整行情并非逆转,似乎在通过区域震荡构造一个牛市的“驿站”。
目前股市不存在明显泡沫
近期,各种舆论又开始热议起股市泡沫。我们如果用静态思维看,超过30倍静态市盈率的股市行情已经泡沫化。但若以动态思维看,目前即使一些估值洼地已被填平,行情的泡沫也只是一种“低热”,或者只是结构性的泡沫。值得注意的是,对今年公司盈利预期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经济复苏带来的增长;二是对去年资产跌价准备计提进行冲回带来的业绩增长;三是大量资产整合与注入带来的外生性增长。从这三大类看,“最能看得清楚”并能给予量化的是经济复苏带来的增长,但随着经济复苏进程屡屡超预期和V形复苏的确定,这类预期后期仍存在不断调升的可能。计提冲回受资产价格变动和上市公司主观意愿的影响较大,因而变化的弹性也较大,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牛市做好,熊市做差”的特征下,今年这一类向上的弹性较大。至于资产并购、整合、注入带来的外生性增长是最难以量化和做到清晰预期的,这一类可能是今年公司业绩增长预期中最大的悬念,也是最大的惊喜所在,因此,今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最终超预期已是大概率事件。如此将进一步化解行情的估值压力,进而意味着目前股市并不存在明显的泡沫,决定了在流动性仍较充裕的形势下,目前行情因技术整固和调整结构的要求即使有所震荡,绝对空间也不会很大。
“驿站”行情仍会反复震荡
“驿站”行情历来多震荡,但不会改变行情的主流趋势。基于以下因素,近阶段行情仍可能处于区域性反复震荡的过程中,行情结构性转型将更加深入,涨跌分化现象将更显突出。一、基于经济复苏的势头,如果近日召开的美联储会议宣布不再延长购买美国国债的期限,可能促使美元反弹,进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去货币化”的回落,给相关行业股带来联动的压力;二、欧美经济步入复苏,意味着我国出口的复苏将超预期地提前,为我国经济复苏增长添加新的引擎,必然促使行情结构重心加快向中下游转型;三、尽管宽松的宏调政策还远没到转折的时候,但近期政策“微调”的重点是在于纠正违规信贷和调控信贷投向,这可能对市场带来至少心理上的影响,进而可能会使行情的流动性驱动力出现阶段性弱化,并加大区域震荡行情的曲折性与延长行情整理的时间。
因此,现阶段行情可定性为行情结构与市场流动性的双重调整。8月份乃至“十一”之前的行情可能以较复杂的、相对强势的“保温震荡”为主。由于行情进入了结构性转型期,结合半年报的影响,行情的板块效应与主题热点效应可能会逐渐弱化。但在流动性整体仍较充裕的背景下,个股分化格局中的交易性机会仍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