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股市最近一次放量是在7月29日,当天两市合计的总成交额达4160亿元,超过了2007年“5·30”时4152亿元的水平。过后不久,8月4日,上证指数冲高到3478点,次日深成指也触及13943点。接着,两市都开始了调整。到本周初,最大跌幅分别达到了7.96%和8.59%。
根据“量为价先”的规则,既然这次大盘成交创天量在先,而股指创年内新高在后,随后大盘又都出现了一定的下跌,因此不少人据此认为,股市的这波行情到此就结束了。这也应证了一句股谚:先有天量,后有天价。再考虑到自去年10月底以来,股市已经持续上涨了9个月,现在出现调整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近期盘面上的一些变化似乎又不能对这样的结论提供完整的支持。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自大盘回落以来,成交量也在同步减少。到8月11日,沪深两市合计的总成交额为1931亿元,相比7月29日的4160亿元下降了53%以上。而且,这种成交量的减少是持续的,自8月4日起,股市以连阴的形式单边下跌,与此同时,成交量也在连续减少,量价变化相当一致,配合得相当默契。指出这个事实是想说明,这种状况与股市形成头部时的量价表现不一致。过去股市出现头部时,往往是成交量还会在一个相对还比较高的水平上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不至于快速萎缩。之中的原因并不复杂,一般而言,股市的头部总是在大多数人还看好后市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时即便股市有所下跌,也会被认为是正常的调整,因此会不断有资金入市“抄底”。远的不说,2007年10月份,沪深股市大盘分别从6124点和19600点开始下跌,而此刻成交额大体在2500亿元的水平上,并延续了近1个月。等成交额明显减少的时候,股指已经跌去了约15%。到这个时候,可以说头部被确认了,多头才偃旗息鼓。如果股指在创新高后调整,成交量却迅速减少,这就未必在提示头部的到来。因为这个时候市场资金的行为太一致了,这只能解释为暂时都不看好,希望出现一轮比较充分的调整,希望调整只是为了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入市。显然,在这里,成交量的减少,特别是很有规律的伴随着股指的回落而同步减少,实际上不过是意味着市场进入了阶段性调整的阶段,把它视为行情要“终场谢幕”,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确切的比喻也许是行情要开始“中场休息”,大家都知道,“中场休息”过后,还有更精彩的下半场。
实际上,最近股市所出现的成交量持续减少的局面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4160亿元的成交额,本身也是异常的(有大盘新股上市的因素)。在大盘调整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对政策传闻的误读,这显然制约了行情,并让很多资金放慢了入市的脚步,采取了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这样一来,股市上买盘减少,成交量自然就萎缩。但是,这种局面毕竟不同于因为一方面有大量的主动性抛盘涌现,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主动性买盘承接而导致的股指拉锯。经验显示,那种放量拉锯现象是需警惕的,因为一旦拉锯的结果是股指向下,就会出现很大的跌势,至少是阶段性头部到了。与之相反,在一个相对高位出现持续的缩量下跌,固然可以说是行情有较大的调整压力,但这并不一定提示出现方向性的改变。
再说,现在沪深股市的流通市值超过12万亿元,4000亿元的日成交量恐怕还不能认为是天量,或者说是达到了存量资金被全面调动的程度。所以,7月29日的天量并非短期内不能打破。现在的持续缩量更可能在提示市场在主动调整,在主动调整之后,应该还会出现新的向上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