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财经新闻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海外财经
  • 9:专版
  • 10:专版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2009 8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转型打“保本”旗号 QDII换新颜欲挽市场颓势
    招行发行“贷里淘金”新品
    学会挑选“精品”理财产品
    中银中国红1号表现出众
    波动剧烈 可转债蕴投资良机
    应对申购新规 打新股要换思路
    广发上海分行
    启用中小企业信贷新模式
    聚焦中国概念 东亚银行发“溢利宝”新品
    国华人寿推老人年金计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型打“保本”旗号 QDII换新颜欲挽市场颓势
    2009年08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涂艳
      史丽 资料图
      近日,随着海外市场的回暖,海外基金也收获了久违的涨幅,这从国内QDII产品的净值回升速度上尽可体现。但遗憾的是,目前仍有300多只银行QDII产品的净值在1之下徘徊。而就在QDII已经渐渐淡出投资者视线时,两家外资银行近日仍把QDII摆在了新发产品之列,尽管他们打起了保本保收益的旗号,但其能否挽回QDII的整体颓势,还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 涂艳

      “变脸”走保守路线

      “七成浮亏”的惨痛经历,或许使得投资者才真正学会全方位认识QDII。在去年初,国内某家外资行的QDII产品因挂钩港股发生巨亏,还未到期就见投资本金损失殆尽。银行理财专家总结,2007年大量发行的QDII大概分为三类:转投海外基金,挂钩指数、利率和汇率以及挂钩香港和海外股票的表现。

      其中,挂钩海外基金、港股和海外股票表现的QDII是折戟最严重的类型之一,类似于贝莱德、富达、霸菱、摩根富林明之类的国外大牌基金公司也因在金融海啸中受到牵连而直接影响了国内投资者投资海外市场的收益。而挂钩类似石油、黄金、天气指数或者利率、汇率的产品则可能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监管部门也意识到了海外投资的巨大风险,从而在近日连续出台新规规范国内银行理财业务,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和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外资行估计也是在监管的重压之下开始改变一贯的高风险路线。”国内某大行在上海的一位产品研发总监告诉记者。

      7月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相继推出了三款QDII新品,它们竟然打起了保本保收益的旗号。“其实,在早先外币结构性产品中,保本的产品也曾经出现过。现在,利用QDII形式发行的外币产品重走稳健路线,这说明外资银行开始随市场认知度来改变产品策略了。”上述总监认为。

      确实,在QDII被爆出一系列亏损“丑闻”之后,国内投资者对其印象可谓十分不佳,QDII一时间也成为高风险的代名词。“现在鲜有银行发行QDII产品,主要是由于市场对它认可程度不高,并且至今很多产品的净值还是负值。”招行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胡燚告诉记者。此时,推出保本甚至保证收益的产品也是银行的无奈之举。

      稳健型QDII适用人群狭小

      之前提到的“变脸”后的产品就是汇丰银行名为“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美元固定收益票据”的产品,它保证年收益2.10%的年化收益率,理财资金投资于由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发行并以美元结算、期限为3年的票据。而花旗银行的 “4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每日累计相对表现可自动提前终止美元票据”也是承诺到期美元本金保障的一款QDII产品。

      由于美元目前利率很低,存在银行的定存利率也只有0.8%左右,所以2.1%的保证收益还是有一定吸引力。“这类产品跟外币结构性产品没有大异,适合那些持有外币且在一段时间内有外币需求的投资者,产品的流动性也是考虑的因素。”胡燚表示。但是,汇丰该款产品的投资标的是英国汇丰银行的一款3年期票据,除了到期本金的汇率风险外,投资者还可能面临汇丰银行的信用风险。

      除此之外,稳健类的QDII几乎没有其他市场可言,“现在,在香港有很多海外基金的直销代表处,还有银行、保险和独立理财顾问公司(IFA)的多种渠道可以投资海外市场。因而,有兴趣投资海外市场的投资者一般会直接投资港股或海外基金,QDII产品迂回复杂且收益惨淡,吸引力越来越小了。”一位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坦言。

      据香港御峰理财研究部的一份报告显示,香港有不少海外基金公司的销售专柜,投资者也可以透过网上平台认购基金,或者直接联络基金公司购买。而去银行则可以挑选更多的基金,产品覆盖范围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