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国内财经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8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金融·证券
    应对基金“一对多” 券商欲推“小集合”
    两次新股未成“避风港”
    兰荣:证券行业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募资20亿元
    齐鲁金泰山本周四成立
    关于2003年记账式(七期)国债付息有关事宜的通知
    权市将再添新丁 长虹权证最快下周上市
    关于2009年记账式贴现(六期)国债兑付有关事宜的通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对基金“一对多” 券商欲推“小集合”
    2009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屈红燕
      部分券商欲将资产管理部升级为子公司

      ⊙本报记者 屈红燕

      

      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近日开闸,目标直指100万元以上资金的客户,这让以中高端私募客户为目标的券商资产管理部门倍感压力。为了应对挑战,券商创新产品欲推以100万元以上资金客户为目标的“小集合”,并发行PE(股权投资)集合理财产品。同时,随着实力的增强,部分券商欲将资产管理部升级为子公司,争取在竞争中更大的主动权。

      据业内人士透露,多家券商已经设计了“小集合”和PE理财产品,并报监管部门审批。券商的“小集合”理财产品正是针对100万元以上资金量客户,此前虽然有券商绕道信托发行针对100万元以上资金客户的证券类信托理财产品,但近日银监局已经明确,信托公司是发行信托产品的主体,其他主体只能签订投资顾问合同,不能签订定向理财合同,券商通过信托方式争抢100万元以上资金的客户受到约束,并且信托公司的证券开户已经暂停。在此背景下,为了应对基金专户“一对多”挑战,券商资产管理欲推出“小集合”理财产品与之抗衡。

      随着创业板呼之欲出,券商还将推出PE(股权类)理财产品。目前的PE(股权类)理财产品的管理主体以创投公司为主,广受大资金客户的追捧。券商拥有强大的投行队伍,券商的PE(股权类)理财产品具有先天的优势,但目前券商资产管理在这一业务方面还属空白。据一位深圳券商的资产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多家券商正在设计PE(股权类)理财产品,并报监管部门审批,期望在因创业板带动的股权投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同时,伴随着资产管理业务地位日益提升,部分券商拟将资产管理部升级为资产管理子公司,以期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主动权。据悉,几家上海的券商已经将组建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方案上报中国证监会,正在等待审批。

      一位券商资产部门负责人坦言,作为一个部门的形式存在,券商资产管理部相比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如基金、私募面临很多掣肘,其中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等方面较为突出。“投资水平并不比基金和私募差,但待遇却相差甚远。”这位人士表示,私募的业绩提成可以达到数千万,基金公司的薪水也是越来越高,而券商资产管理部的工资不见上涨反而下降,长此下去,券商的资产管理部门留不住人才。事实上,伴随股市反弹行情的逐步推进,券商集合三成产品陆续更换了投资主办人。为了摆脱这些掣肘,两家上海券商近日已经将资产管理总部升级为资产管理子公司的方案上报了证监会。

      券商升级资产管理部门为子公司,背后还有一层政策原因,就是监管部门要将私募业务归于券商,公募业务归于基金,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容量将扩大。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因为基金公司的私募业务一直面临着利益输送的质疑,比如专户理财针对5000万以上的大客户,而公募基金却面对着资金量很小的基民,在基金公司同一个投资总监的掌控下,防火墙很难起到作用。“为了避免利益输送的丑闻,监管部门可能会将所有的私募性质业务划给证券公司,基金就是专门做公募业务。”

      券商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在国际上不乏成功运作的典型,比如为大家所熟知的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其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