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周良
站在全球的高度,“后危机时代”有一个增长潜能巨大的经济领域格外引人关注——绿色经济,即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相关产业。
几乎是在奥巴马政府喊出“新能源兴国”施政口号的同时,英国、日本、德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将低碳经济列入危机后的重点发展日程。而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的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新科技的突破,从而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亚洲能源论坛上,各国与会高官和专家一致认为,能源领域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新能源产业必将成为支撑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战略性产业。而亚洲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比较快,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尤为重要和紧迫。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宣布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总规模已超过5000亿美元。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承诺,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开发,并已成立总额约3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本月初,白宫又宣布拨款24亿美元,补贴新型电动汽车与电池的研发。
在欧盟2000亿欧元的经济恢复计划中,亦有多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包括改善建筑的能源效率以及发展汽车和建筑的清洁技术等。另外,英国计划到2020年投入1000亿美元,建设7000座风力发电设备;在德国,社民党总统竞选人施泰因迈尔本月初提出了一个“德国计划”,希望借此与默克尔的基民盟在下月的大选中一决高下。这一计划的核心,是推动德国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向发展。社民党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创造400万的就业。
日本政府则在今年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中重点强调了发展节能、新能源、绿色经济的主旨,其措施是延伸和细化2006年提出的“新增长战略”,如提高太阳能普及率措施、发展环保车措施、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措施,等等。
前不久举行的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两国就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合作签署谅解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到“气候友好技术的联合研究、开发、应用和双方同意的转让”以及“具体项目的合作”。
可以预见,美方将在未来几年大力开拓中国环保和新能源市场的商机,美欧等西方国家也会在相关技术的对华出口和转让方面有所松动,这将为国内相关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美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杜克能源日前就宣布,计划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签订一份关于清洁煤炭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初步协议。
另一方面,从中国自身出发,无论从经济转型的需要还是大国崛起中能源政策的需求角度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降低对外依存度以及实现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都将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目标,新能源必须、也应该成为中国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下一阶段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此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孙勤透露,我国将在年内出台新兴能源发展规划。他表示,包括风能、太阳能与核能在内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于年内出台,其中,清洁煤能源的技术开发和运用将占据重要位置。
在微观层面,政府也在加快落实对新能源及环保业的支持。比如,对于即将开始运作的创业板,证监会已明确表示,将向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环保节能等领域的企业倾斜。
在关于A股“泡沫化”争论日盛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把握跟上市场瞬息万变的热点,不妨换个思路,战略性地在适当价位介入一些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概念个股。要知道,即便在股市大跌的2008年,具有非周期性特征的环保和新能源概念股也是极少数抗跌品种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巴菲特似乎也在本轮危机中对环保和新能源概念青睐有加,并且看上的是中国的公司。拥有电动车业务的香港上市企业比亚迪,在巴菲特入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为后者带来了10亿美元的账面收益,回报率超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