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国内财经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专版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9 8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狂风暴雨难撼3000点多方根基
    “微调”的影响
    股指将延续反弹
    地产股逆势走强的启示
    市场大趋势并未改变 投资者应重树信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微调”的影响
    2009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阿琪

      

      进入下半年后,银监会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内必须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等规范性指引,被市场俗称为“政策微调”。央行也在本月初明确指出货币政策将注重动态微调。从这些规范指引的内容看,以适度收敛与规范信贷投向为重点。从对股市的影响看,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这不是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只是一种“微调”。但在对市场的实际影响上,“微调也是一种调”,其对行情产生作用的不在于“微”,而在于“调”。并且,诸多“微调”会形成叠加作用。不少投资者认为,“微调”只会对市场心理产生影响,不会形成实质性的影响。但在依靠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市场心理的变化是一种实质性的影响,因为市场流动性本身就是受投资者心理与情绪驱使的。“微调”对现阶段行情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心理,进而影响到市场行为。相对于之前的刺激与鼓励,现在政策“微调”了,那些持币正想入市的投资者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最起码的变化是“再等一等,看一看”再说;那些持仓比重已经达到历史最高值的基金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起码是不会再继续增持,顺应政策层面的变化,即使不大举减持,也会对持仓结构与持仓比重作出适当的微调。想买的人纷纷收手观望,持有的人对持仓比例与结构作出调整,自然形成了对行情的影响与压力。

      二是给信心满满的市场发出了一个动态的信号。本次微调在政策层面上被确定为“动态微调”,那些即使仍看好股市趋势的投资者自然会形成相对应的“动态策略”,那些已经赚了“倍倍”并仍持仓的投资者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很简单,顺应的策略自然是先“落袋为安”;那些正在看看等等伺机而动的“大小非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自然是“先卖个眼前的好价钱”再说;那些“能深刻领悟政策精髓”并从年初开始持有基金份额或者投入股市的大小国企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自然是“小心驾驶,安全第一”。

      三是对市场资金流构成的实质性影响。不能说年初以来没有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先前最权威的说法是“没有证据表明有信贷资金入市”。这个说法很有“学问”,如果有证据表明有信贷资金违规入市,信贷资金肯定不会冒严峻刑法于不顾入市。正因为“没有证据表明有信贷资金违规入市”,进而说明已有部分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实际上,一家企业用信贷资金补充经营性现金流,进而把企业原有的经营性资金投入股市,这已经是市场上公开的秘密。从这种案例看,你说信贷资金入市肯定不对,但若说信贷资金没有入市,显然也是不对的。从逻辑关系看,先有信贷资金流入企业,然后才有企业资金流入股市,事实结果是股市因为“信贷”的原因得到了资金的流入。因此,如果本次政策“微调”到这个资金链中,对股市资金面阶段性的影响将是实实在在的。

      显然,政策面动态微调对市场的影响是“微调也是一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