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婧妤
创业板发审委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创业板发行工作即将正式启动,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昨日表示,目前共有115家企业进入创业板审核程序,下周部分拟上市企业就能收到反馈意见,而完成发审程序的时长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解决反馈意见的效率,第一个创业板发审会或将在9月召开。
115家企业闯关,审核部门加班加点
创业板开始受理材料当天,共有38家保荐机构递交了108家企业的申报材料,其中1家撤回,2家被要求递交补正材料。
上述负责人介绍,除主动撤回材料的企业外,首批107家企业均已进入审核程序,此后又有企业陆续递交申报材料,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共受理115家企业的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
“已受理的百余家企业申请已经全部分发到审核人员手中,审核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审核。”负责人说,“我们现在的工作状态是‘5+2’,‘白加黑’,夜里12点、周末都有审核人员在办公室看材料。”
根据审核进度,预计下周就会有企业收到反馈意见,该负责人表示,下周还将邀请一些拟登陆创业板企业的负责人召开见面会,针对审核材料时发现的问题与其进行沟通。
负责人特别指出,创业板发行审核是建立在发行人诚实守信、中介机构勤勉尽责基础上的合规性审核,审核人员即使再勤勉尽责,也不能代替投资者的价值判断,投资者不应将发行审核视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承诺,在买卖创业板股票时,还需仔细甄别其投资价值。
审核进度取决于企业效率
对于首批创业板企业何时上市,以及哪些公司能够成为首批上市企业的问题,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进度都在往前赶,希望9月份能召开第一个发审会”。
该负责人同时强调,具体审核情况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监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向企业送达反馈意见之后,各个企业解决这些反馈意见的速度和效率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可能顺利解决反馈意见进入下一个环节,有些则可能出现反复,从而拉长审核期。
“保荐机构对所推荐企业的排序也将对审核的先后产生一定影响。”负责人说,目前看初步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法律问题和财务问题两方面。
“企业见面会”环节稍作改动
据了解,在发审程序上,创业板的审核流程基本与主板相同,只是处于提高审核效率的考虑,对“企业见面会”这一环节稍作了调整。
上述负责人介绍,按照主板发审流程,在审核部门审核材料之前,监管部门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将举行一次见面会,会上监管部门向企业介绍相关审核程序、要求,企业简单介绍公司情况。
创业板发审流程的设定中,将见面会安排在了审核部门内部反馈意见会之后,亦即采取“审核材料—审核部门内部意见反馈会—向企业发出反馈意见—企业见面会”的流程。
负责人表示,如此安排是为了使创业板的企业见面会更有针对性,提高审核效率。
防止“拉关系 走捷径”
“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不但决定了创业板的发审制度能不能开好头、起好步,也决定了整个创业板市场能不能开好头、起好步。”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下周开始,35名新任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将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对创业板相关法规的解读、整个审核程序制度介绍、创业板企业特色介绍、科技企业产业政策介绍,以及廉政教育等。
负责人介绍,通过培训,希望创业板发审委委员能够和监管部门审核人员在审核理念、审核标准上达成一致;帮助委员进一步树立勤勉尽责、敬业专业、廉洁自律的意识,客观、公正、独立地履职。“学习应当成为发审委这一组织的常态,尽管35名专家已是行业内资深的专业人士,但面对千姿百态的企业和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仍需不断学习提高。”负责人说,一周的集训只是个开始,以后还将针对创业板特点陆续组织培训,促使审核质量逐渐提高。
该负责人还特别强调,除了培训和教育,证监会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完善专门针对创业板发审委的监督管理办法,防止拟上市公司跟发审委委员拉关系、“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