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智慧封面
  • 2:大智慧股文观止
  • 3:大智慧消息树
  • 4:大智慧机构股票池
  • 5:大智慧大鳄猎物
  • 6:大智慧基金
  • 7:个股点评
  • 8:个股点评
  •  
      2009 8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大智慧封面
    下一版  
    pdf
     
     
     
      | 1版:大智慧封面
    跟着市场动态微调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牛回头”并不意味着行情已结束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9年08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传言反映的是股市认识论的偏差

      李志林(忠言)

      如果把6124点—1664点的单边下跌看作是全球金融危机和从紧货币政策双重影响下的泡沫破灭,1664点—3478点的单边上升则是中国经济率先V形复苏过程中的泡沫形成。问题是3000点上方是经济复苏中的适度泡沫还是经济过热时的过度泡沫?伴随着种种传言的是连续9天的单边下跌,实际上反映出股市认识论的偏差。

      某些经济学者总是以消极思维看问题,去年年底政府提出经济“保八”目标和4万亿投资,他们认为“最多只能保五保六”、“4万亿投资只能造成产能过剩,对经济有害无益”。随后将未来的通胀拿到现在说事,近期又转而主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退出,否则必将导致通胀”、“经济复苏应该是W形(即应二次探底)的”。殊不知,今年中国的经济复苏主要靠政府投资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明年仍然需要政府一定力度的支持,如果货币政策过早改变,就会导致资金撤退、人心大乱,投融资功能丧失,使复苏全功尽弃。

      中央三番五次强调货币政策不会变也不能变,央行领导及时澄清:“动态微调不是新动向”,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表态:“目前股市走势与基本面基本吻合”。由此可认为,调整后股市震荡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

      关于上调印花税和停止审批上升公司重组两大传言的背后是认为股市已过度投机,泡沫十分严重。理由之一是“股指已翻倍,超越了经济复苏程度,故很不正常”。今年经济负增长2.8%的美国股市已收复了66%的失地,而今年经济增长8%以上且为全球最先复苏的中国股市至今仅收复50%的失地,这很不正常;理由之二是“目前股市估值太高,已相当于5000多点水平。”这是闭着眼睛说瞎话。8月12日收盘,沪市静态平均市盈率仅28倍(按国际惯例,扣除亏损股统计),如果2009年业绩增长20%,动态平均市盈率便降至22倍—23倍,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少见的健康市盈率,且比当今美欧股市的平均市盈率还要低。由此可见,年底前中国股市3000点上方至少有20%的上升空间。

      3000点之后未经像样的调整,单边上升得过快,这是年初看空的基金、保险资金到2800点上方全面翻多、唱多、做多所导致的,它们通过狂炒大盘股权重股的方式逼空诱多,导致股指单边上涨,获利盘沉重堆积,风险迅速积累。如今也正是因保险资金赎回、重仓基金减磅造成市场连续杀跌,形成了连续9天的单边下跌市。鉴于中国股市历来有涨过头跌过头的特征,8月下半月,乐观的判断在3000点一线触底;悲观的判断是可能在5月均线2920点或者在2830点即基金全面翻多的点位触底,然后再走慢牛行情。在3000点一线盘得越扎实,后市上升的基础越牢固。

      在深幅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应尽量遏制泡沫扩大。拥有巨资的基金和新基金一定要遏制炒作大盘权重股的冲动,只能搭台,不能唱主戏,将大盘权重股的市盈率压制在15倍之下,以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对于新股,尤其是高市盈率发行的超大盘股要坚持“虚势迎新”,首日切忌恶炒。投资者应将选股的重点放在不受估值和泡沫争议束缚的购并重组股,尤其是上海本地购并重组股;选择业绩预期大幅增长并有大比例送转的优质中小盘股。这两类股票年内股价只要再涨50%,就相当于提前获得指数涨到5000点的收益。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世界经济好转利好境内股市

      桂浩明

      近期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境内股市出现较大调整的时候,境外股市却出现了上涨的行情,道指最近已经突破了9400点,创出10个月以来的新高。受境内股市影响较大的香港股市,虽然由于境内股市走势反复,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上涨的态势,重上20000点,行情也是比较强的。

      境外股市的这种上涨有着明显的基本面因素。最近欧美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走出低谷的特征已日益明显。人们曾担心美国失业率会继续上升,但实际上在6月份情况就有所好转。而此前大家更为担忧的欧洲经济,最新数据表明已开始回升,在经济出现复苏势头的背景下,开始有人建议货币当局要及时收回流动性,以避免今后的通胀。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基本上没被接受,最近美联储等表示要坚持实行低利率,不改变“量化宽松”的政策。显然,面对经济复苏的态势,欧美国家的选择是继续为经济保持宽松的政策环境,以促进复苏的深入发展。不管欧美国家现在所采取的对策是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但至少就目前来说,其对经济的向上运行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好转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现在欧美经济的超预期改善也对之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回到境内股市的话题,现在的状况是,经过前段时间的大幅上涨,目前大盘处于调整中。调整的一个内在理由是有人从一些数据中判断出,中国经济的恢复没有预期的那样好,而且还担忧央行会采取措施收缩银根。这种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世界经济的好转,客观上可以部分消除这种担忧。今年以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点主要动力是投资,外贸出口对GDP的贡献则是负的。所以,发现信贷增幅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时,大家对经济前景的确会有所不安。但世界经济好转以后,中国的外贸出口状况也会明显改善,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现在欧美国家继续坚持扩张的政策,力保流动性宽裕的格局不变,这也会对中国的流动性状况带来影响,央行即便只是进行“动态微调”,在操作上也会更加谨慎。毕竟中国现在的银行利率与准备金率已大大高于欧美国家,这个时候改变利率与准备金率的空间其实是非常小的。进一步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好转对于中国经济乃至中国股市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情。

      股市的涨跌自有其规律,但总是要反映基本面的,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世界经济的好转也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向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如果基于这种担忧对股市持悲观看法是没有理由的。在基本面向好的大背景下,股市经过调整,必然会走出应有的上涨行情。(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超强势行情缘何急转直下

      王利敏

      继上周拉出七连阳后的第一根周阴线后,本周大盘继续大幅破位大跌,拉出第二根周阴线,周末低收于3046点,3000点保卫战看来在所难免。然而,让许多人弄不明白的是:前不久还连连逼空的强势市场为何突然变得弱不经风,市场何以出现惨烈的多杀多局面?

      自上周末开始,基本面可谓暖风频吹。一是周边股市走势良好,尤其是美股屡创新高,港股在A股市场暴跌之际创出本轮行情新高;二是虽然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了“动态微调”,但随后央行以及有关部委领导分别对此和印花税等敏感问题作出了有利于股市稳定发展的澄清;三是沉寂了半月之久后,证监会本周又批准多只新基金发行。但本周大盘反而越跌越凶。

      其实,此番大跌很大程度上与股市内在强烈的调整要求有关。仔细研究此轮行情,开始一直走得有张有弛,但自6月开始,大盘以一个30多点的跳空高开拉开了连续逼空的序幕,随后大盘走势变得催枯拉朽、高歌猛进,上升的斜率越来越陡,权重股持续大幅上涨,先前常见的阶段性的调整也不见了。与此同时,原先对新股IPO采取的虚势迎新变成了高开盘炒作;市场日成交量屡屡刷新纪录,甚至大大超过历史天量;类似中国银行那样的超级大盘股也出现了盘中涨停的壮丽景观。

      大盘强势逼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部分先前一直看空的基金大幅增仓,先前仓位一直很轻的保险资金入市抢盘,众多新基金加速建仓,为了尽快抢到筹码,它们根本不在乎上升斜率、跳空缺口等,由此形成了本轮行情中极为罕见的逼空走势。据了解,保险资金的入市抢盘带有很大的杠杆效应,由于保资买股一般是通过券商席位和基金席位进行的,当保险资金买筹码时,相关券商和基金往往会提前抢筹码,从而形成了逼空的走势。当它们建完仓后,技术面上的调整要求已非常强烈,一旦出现较大的抛盘,大盘顺势回落的能量极大。由于近期基金仓位已超过6124点时水平,保资几近满仓,市场的接盘能力明显下降,稍有风吹草动,巨大的获利盘必然会出现“胜利大逃亡”。近日的下跌很大程度上与保险资金开始减仓的消息在市场中盛传有关,如同保险资金买筹码时市场出现逼空走势一样,保险资金出货的传闻引发了机构间的一场多杀多惨剧。

      正是由于前段时间股市过热,市场上流传着信贷资金大量入市造成资产价格上涨的传言和大量红筹股将回归A股的消息,这使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不良的预期,从而导致市场人心浮动,谣言尘嚣甚上,引发股市动荡。由于大量新基金严重被套,受损失的将不仅是一般个人投资者。

      由于周五继续拉出大阴线,技术面上已岌岌可危,在此关键时刻,市场各方都应积极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慢涨急跌”仍牛市

      陆水旗(阿琪)

      7月下旬以来,股市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流行词是“微调”,后被权威部门定性为“动态微调”。对于股市来说,“微调也是一种调”,在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机制下,无论是持币的还是持股的,大至机构,小至散户,每个投资者都“微调”一下,行情就会形成阶段性的共振式调整。

      在本次行情调整的初期,金融、钢铁、石化、煤炭、有色金属等权重板块先后交替领跌,很显然,行情受到了基金等规模性资金的减持压力,但基金的持仓比例始终保持在历史高位,这说明基金在进行大范围调整持仓结构。还有一种情况是基金可能遭受到了“突袭式赎回”的逼迫,减持并非主观意愿,而是赎回多少就减持多少,保持持仓比重不变。无论怎样,有一点是明确的,政策“微调”了,根据“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的经济纲领 ,在通过刺激投资“保增长”大功告成之后,后一步政策着力点必然是调向“调结构、促内需”。如果说之前行情的核心主题是围绕“刺激投资保增长”而演变,且已演绎得比较充分的话,未来市场投资主题的重心必然向“促消费”转移。

      以流动性为主要驱动力的行情出现回调,意味着“微调”对现阶段市场资金结构与交易行为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一、通过影响市场心理,进而影响交易行为。例如,那些本来持币正想入市的投资者会“再等一等,看一看”,持仓比重已达到历史最高值的基金们起码不会再继续大规模增仓,并会对持仓结构作出适当的调整,那些仍看好主趋势的投资者也会根据“动态微调”采取相应的策略,盈利丰厚的投资者首先的想法是“先落袋为安”,那些正伺机而动的“大小非”会担心夜长梦多,“能深刻领悟政策精髓”的大小国企第一反应必是“明哲保身”(基金遭受的“突袭式赎回”即源于此)。想买的收手观望,持有的调整持仓,“微调”对行情的影响与压力自然形成。二、关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权威的说法是“没有证据表明有信贷资金违规入市”。实际上,一家企业用信贷资金补充经营性现金流,进而把企业原有的经营性资金投入股市已经是市场公开的秘密。以纠正信贷违规和调控信贷投向为重点的“微调”对这个资金链即使只产生心理影响,也需要行情消化一段时间。

      由此可见,现阶段行情可确定为行情结构与市场流动性的双重修整。但需要认清的是,政策面的“微调”与行情的双重修整都不会改变中国经济正在更快复苏的大形势。因此,本次行情的双重修整并非意味着将转折回落,3200点一线的行情按照2009年一致性盈利预期市盈率是22倍,按照2010年一致性预期盈利市盈率只有18倍,非但不存在“泡沫”,而且仍有较好的投资价值,是一个较大周期中牛市的“驿站”。目前进行双重修整的行情走得较难看,正是说明流动性驱动牛市行情的“慢涨急跌”特点没有改变。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失落与自信

      文兴

      目前大多股民都有些失落,问题出在预期上,几天前市场信心还很高涨,认为二季度经济比一季度好,三季度会比二季度更好,股市涨了,还在继续找涨的理由,这种预期与现实的反差极大,怎么不会失落呢?

      目前笔者的感觉是市场在倒逼基本面,用快速激烈的方式试图继续“享受”泡沫,但一定要找到拉动经济与控制泡沫之间的平衡点,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比轻轻挤出泡沫里的空气更困难的事,市场对此会有反应,甚至是过度的反应。

      近期央行首次表态,货币政策将“微调”,银监会也连发9道金牌,约束银行放款。在轻轻的“微调”面前,股市就变得如此脆弱,再往下呢?被誉为新兴市场之父的邓普顿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墨比尔斯不久前警告说,全球股市可能会出现大调整,幅度可能达到30%。他表示,全球股市自去年四季度见底回升以来,不少企业都趁机配股集资或发行债券,这是现在股市面临的最大的风险。毋庸讳言,这种状态与A股市场目前的情况很相似。道琼斯指数从今年3月6日的6469点反弹至8月7日的9437点,从形态分析,美股面临将形成圆弧顶的尴尬境地。如果外围市场进一步走弱,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A股市场的人气。

      从A股市场看,6月1日的2635点缺口还在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如果按照“缺口必补”的技术规律,中期的调整幅度不可小视。如果大盘回到2600点附近,不但市场人气难以控制,恢复不久的IPO以及将出台的创业板都会受到影响,这无疑是市场各方不愿看到的。

      其实股市很好玩,各种理论都有用武之地,但关键只有四个字“趋利避害”——要赚钱,要避开风险。

      一位盲人在马路边迟疑,有位好心人紧走几步,搀扶他过了马路。“你上哪儿去?我送你去吧。”盲人笑了笑:“不麻烦你了,你送了我一程,谢谢。可你不能送我一辈子啊!” 盲人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遇到困境和难处希望别人来拉一把的人,可能会较快地逃离暂时的不幸。但还有无数的困境在前方等着,一旦失去外界的援助,他们将陷在困境中不能自拔。在困境中懂得自救的人,也许要在困境中多熬些时间,但如果领悟和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再次面对困境时,就能变得从容、机智、临危不乱。人生如此,股票投资也是这样。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