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价值报告
  • 3:要闻
  • 4:焦点
  • 5:公司巡礼
  • 6:广告
  • 7:金融·调查
  • 8:金融·证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财经新闻
  • A4:专版
  • A5:观点·评论
  • A6:上市公司
  • A7:股民学校
  • A8:产业·公司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专户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9 8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基金·专户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基金·专户
    汇添富基金专户投资总监袁建军:“一对多”初期可能一单难求
    海外“一对多”业务
    的发展与启示
    争食“一对多” 基金公司全力以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外“一对多”业务的发展与启示
    2009年08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嘉实基金产品管理部
      ⊙嘉实基金产品管理部

      

      “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一对多)正式开闸,这为国内的基金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从海外同类可参考业务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初此类业务集中于富有人士和家族圈内,一般具有较高的投资门槛,例如100万美元。通过专属、私密以及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这些高端客户享受到了一般人难以获得的理财增值服务。发展到后来,“一对多”在海外所对应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单独管理账户”。从投资内容来看,在对冲基金等领域,同类可参考业务也有着深厚的存在基础。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理财规模占据了基金公司整体业务相当大的比重,美国的公募基金资产和专户资产发展速度一样迅猛,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公募和专户均增长了20倍。

      从海外过去三十年来看,共同基金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普通大众也享受到了低成本、分散化投资的专业理财服务。但由于单只产品参与人数多,共同基金产品无法改变其与生俱来的大众化特性;因为监管程度是与客户承受力相匹配的,较低门槛对应的是较严监管,而较严监管也就对应着较不灵活的投资策略。例如,在美国,对冲基金投资者的门槛要求高,监管则相对较松,在该领域则孕育了丰富的投资产品类别。

      综合来看,高风险高回报机会的稀缺、最优运作规模的限制,以及对复杂投资策略的沟通成本等现实因素,成功推动了“一对多”同类业务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这些业务经常处于一个相对较封闭的圈子,普通大众很难接触到,拥有良好投资记录的资产管理人在发起新的产品时,有时会拒绝新进入者,而老客户一般会成为主要的发售对象,监管限制就是这种做法的出发点之一。

      由高净值人士、养老金机构、保险公司、捐赠与基金会、企业以及组织所构成的“复杂投资者”,也逐步认识到以下三点是选择这类业务的主要原因:1、更高回报率的可能;2、与传统投资较低的相关性;3、税收优势(针对家族企业或其他应税实体)。从另一角度来看,资产管理人则一般倾向于与那些熟知行业运作方式、不会过度干预投资、并能为自己的“一对多”业务网络提升价值的高端投资者。

      从国内业务来看,“一对多”产品的投资门槛则为100万元,募集规模下限设在了5000万,资产管理人为拥有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与公募基金相比,“一对多”业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业务的私密性,一对多业务提供专属化、私密性服务,客户财产隐私可得良好保障;2、费率的激励性,一对多业务提供多样化的管理费、托管费及绩效费率的设计;3、服务的高端性;4、投资的灵活性。可参考比较的理财品种有:证券投资信托、券商集合理财,以及银行理财产品。

      对WIND资讯的相关数据分析可得出:证券投资信托的门槛在5万~4000万之间,募集规模的均值为1.2亿元,资金托管不设强制性规定,也就是可不设银行为托管人,其投资管理人包括阳光私募等多类机构。券商集合理财的投资门槛则在5万-20万,募集规模的均值为13.7亿,在资产配置上实施有比例限制的仓位调整,类似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在5000元-3000万,募集规模的预计值平均为1.5亿元,投资方向以固定收益类为主。

      一对多产品与上述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点在于:1、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团队,国内基金行业十年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专业化团队运作的优势;2、强大的投资研究平台,在借鉴海外投资经验的基础上,业内品牌公司已建立起强大的投研平台。3、灵活多样化的投资策略。

      国内关于一对多业务一系列规则的发布,使得大型基金公司开展一对多专户理财的门槛降低的同时,又保证了业务的规范透明,基金公司以其丰富的产品设计、规范的投资运作,以及安全的资产保障,一定能为“特定多个客户”带来更有价值的差异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