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以来,股市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流行词是“微调”,后被权威部门定性为“动态微调”。对于股市来说,尽管“微调”不改变中国经济正在更快复苏的大趋势,进而促使社会资金进一步强化物化资产需求的主趋势。但“微调也是一种调”,在流动性驱动行情的机制下,无论是持币的还是持股的,大至机构和“大小非”,小至散户,每个投资者与每个环节都“微调”一下,行情就形成了阶段性的共振式调整。
双重调整促使行情“换引擎”
政策开始“微调”,说明股市的经济背景已出现动态变化,根据“保增长、调结构、促内需”的经济纲领,通过刺激投资“保增长”大功告成之后,后一步政策着力点必然是调向“调结构、促内需”。如果说之前行情的核心主题是围绕“刺激投资保增长”而演变,未来市场投资主题的重心必然是向“调整结构促消费”转移。“三驾马车”上半年对GDP贡献度的分解数据显示,来自于投资的贡献度达到了“吓人”的89%,源自于消费的贡献度只有12%,出口的贡献度是负数。由于出口受制于全球经济,后期宏调政策的重心必然也必须转向“调结构、促内需”。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前两周行情回落过程中,资金逆势流入最多或者是资金流失最少的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医药与生物、旅游餐饮与社会服务业板块,资金流出最多的行业分别是钢铁等黑色金属、金融、贵金属、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板块。行情的实际表现已确定本次调整的一大功能是对行情内容的结构性调整。
以流动性为主要驱动力的行情出现回调,意味着“微调”对现阶段市场的资金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次“微调”的核心是从超级宽松调整为适度宽松,可以理解为相对于上半年的适度收敛。此外是调整信贷的投向,关于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此前权威的说法是“没有证据表明有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实际上,一家企业用信贷资金补充经营性现金流,进而把企业原有的经营性资金投入股市已是公开的秘密。对于市场来说,先有信贷资金流入企业,才有企业资金流入股市,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此外,在去年年底与今年年初“提振信心促复苏”的特殊阶段,有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对提振信心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如今当经济复苏大功告成的时候,“驱除”这些非规范性资金也是十分正常的。
我们应当看到,在市场“驱除”非规范性资金的时候,“定期存款活期化,活期存款资产化”、出口复苏带来贸易顺差、外围热钱流入所形成的流动性充裕格局并没有逆转。在行情调整之前,市场也明显存在以新基金为代表的市场新增资金“无从下手”的状况,因此本轮调整也可视为一次市场资金结构的调整。
如果说基本面与资金是行情的“双引擎”,现阶段双重结构的调整意味着行情正在“换引擎”。只是“换引擎”并非几个交易日甚至几周时间所能完成,意味着后期行情仍会有反复震荡整理的过程。
个股涨跌无序带来机会
随着市场恐慌情绪的出现,“二次探底论”时隔半年之后再次形成。行情“双重修整换引擎”的性质表明,本次回调并非逆转回落“再吃二遍苦”,熊市会出现在经济衰退阶段,也会出现在经济过热阶段,但不会出现在经济从复苏到扩张的时期。因此,在目前欧美经济复苏在望、我国经济已率先复苏的阶段,行情结构性调整不会扭转牛市的大方向。此外,3000点一线的行情对应2009年一致性盈利预期的市盈率是21.2倍、对应2010年一致性盈利预期的市盈率只有17.6倍,意味着目前的行情并非“泡沫破灭”,而是在结构性调整中孕育新的投资价值。至于现阶段“双重调整”行情走得比较难看,说明行情“慢涨急跌”的特点还没有改变,只是相比之前几次急跌大了一个级别。
根据行情“双重调整”的特性,结合目前行情的估值水平,现阶段在实际操作中需予以注意的是:一、如果美国经济确实开始复苏,必然会促使市场形成美联储收紧货币供应量的预期,如此,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出现“去货币化”的下滑,逐渐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接轨。因此,对于大宗商品类股票中期调整的压力仍不可小视;二、行情双重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个股序列进一步分化,直到形成新核心投资主题为止。因此,目前指数的估值风险已是次要因素,对分化结构的把握是主要因素;三、在行情恐慌性下跌的过程中,个股涨跌必然是无序的,受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较大,市场再度出现部分错杀股的机会,主要是那些业绩已开始超预期增长、原先估值不贵且遭到恐慌性错杀的股票,其中以汽车、家电、铁路建设等行业股遭受错杀的现象更为明显,如果克服短期波动的心理障碍,此类股票已开始出现新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