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周良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18日宣布,确认对中国“A+”的长期主权债信评级以及“A-1+”的短期主权债信评级。标普同时表示,维持对中国的评级展望在“稳定”。该机构还指出,如果金融业等关键行业的状况持续改善,中国的主权债信评级可能进一步上调。
专家认为,标普的正面评价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债融资,更有助于增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吸引国际资金继续流向中国。
评级展望“稳定”
标普上一次上调中国的评级是在去年7月底,当时该机构宣布,将中国的长期主权债信评级由A上调至A+,为第五高等级,短期评级则由A-1提高至A-1+的最高等级。这也是标普两年来首度上调中国的评级。
在18日的最新声明中,标普确认了其对中国分别为“A+”及“A-1+”的长期和短期主权债信评级,同时维持评级展望为“稳定”。
标普的信贷分析师指出,维持对中国的主权债信评级,反映了中国政府较为健康的负债水平、强劲的外部资产头寸以及“非同寻常的经济增长潜力”。标普认为,这些有利因素帮助抵消了中国债信评级可能面临的其他负面因素,比如银行体系在经济持续滑坡的情况下可能面临的压力。
标普认为,如果出现较当前预期更深和更长久的经济下滑,中国可能面临温和的国际收支风险。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不少仍需进一步改革且负债率较高的企业的生存能力可能面临考验,政府很可能必须消化由此给本地银行带来的大部分贷款损失。
或进一步上调
“是个好消息。”国际金融专家、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昨天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他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尚未确立的背景下,标普作为一家重要评级机构发表对中国的正面评价,体现了对中国经济的认可和对前景的看好。
对于“稳定”的评级展望,标普认为,这反映了标普对于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以及财政状况强健的认可,这样的有利局面将使得中国政府有能力在未来吸收和消化来自公共部门的潜在损失,同时不会对总体主权评级带来太大负面冲击。
去年对中国实施了两年来的首度“升级”的标普还指出,其对中国的主权债信评级可能进一步上调。前提是,如果结构性的改革能在一些关键行业带来经营和财务状况的持续改善,特别是金融机构。
当然,与此相反,如果改革措施未能奏效,加上经济表现异常疲软以及银行业信贷状况急剧恶化,中国的债信评级也可能被下调。
有利吸引资金
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债信评级越高,一国的举债融资就越容易,成本也会更低。不仅如此,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国际评级机构看好中国的评级前景,也有助于增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的信心,有利于中国吸引国际资金。
说到主权评级调整对一国的潜在影响,今年5月份的英美评级风波可谓是最好的例证之一。今年5月21日,同样是标普公司宣布,下调对英国的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这是英国的主权信用状况20多年来首次遭到质疑,意味着该国失去最高信用评级的概率增大。
上述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金融市场掀起波澜。英镑和英国股市21日大幅跳水,欧洲三大股市跌幅均超过2%,英国国债违约成本快速飙升。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受到牵连,由于投资人担心,和英国一样大量举债刺激经济的美国也可能步英国的后尘不保最高评级,美元资产随即遭到大肆抛售,美元应声跌至五个月低点,美股三大指数当天跌幅均超过1.5%。
受到金融危机拖累,不少国家的主权评级都岌岌可危。包括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冰岛和西班牙在内的很多经济体,主权评级要么被列入了负面观察名单,要么遭到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