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面对庞大外汇储备的
    艰难平衡
    基于历史分析对全球股市的几点估计
    美史上最大身份盗窃黑客被起诉
    资产价格何以能成货币政策之锚?
    伯南克为连任赢得重要筹码
    充分信息与准确数据不可或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充分信息与准确数据不可或缺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章玉贵

      毫无疑问,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难测,国内经济运行机理日渐复杂、驾驭难度不断增加的今天,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市场主体,均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更为精准的经济信息与数据。

      最近一段时期,国家统计局无疑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作为权威经济信息与核心经济数据的最终提供者,统计局发布的不少经济数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尤其是在上半年GDP统计以及关乎民生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等数据,不仅出现地方数据之和高出全国核算之值1.4万亿元的“子比母大”现象,还让不少经济数据意识不断觉醒的市场主体怀疑自己的工资是否“被增长”了。至于核心统计数据提前泄露以及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而导致去年各界对通胀成因的莫衷一是,早已不是新闻了。今年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的GDP最终核实数据,其结果,比初步核实数据增加了7776亿元。尽管这一做法符合国际惯例,但中国不断修正的GDP数据还是被部分欧美分析人士质疑为夸大。

      统计局面临的诸多压力,只是有关部门在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充分经济信息与准确经济数据需求面前捉襟见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无论是财政部还是央行,抑或证监会、银监会乃至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以及发改委和商务部等等,其在向市场主体提供的有关经济信息过程中都有不少值得检讨之处。信息出自多门,数据之间相互打架,乃至关于同一经济政策的不同表态,不仅容易给市场主体造成混乱,增加了信息甄别的成本,还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例如,上半年证券市场大幅反弹,尽管有去年深跌基础上的反弹以及对经济复苏的普遍预期因素,但天量信贷的投放被认为是重要推手,有人更 “精准”估计上半年7.37万亿信贷中,流入股市的比例至少有2万亿元。对此,没有哪个部门能给出准确的解答。而只要稍微释放一点信贷收紧的信号,证券市场马上就给予抽筋式的反应。至于普通百姓迫切希望知道的房价真实成本,似乎到今天还只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国土资源部不久前只是公布了地价成本占房价比重的全国平均水平为23.2%,但坦言无法公开房价成本清单。而相关既得利益者则竭力反对全面公开开发商的房价成本。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GDP刚刚迈上3000美元、居民住房需求持续增长而大多数城市房价畸高的国家,房地产市场信息杂乱,不仅无助于理清房地产市场秩序,更会让那些善于浑水摸鱼的开发商上下联手牟取暴利。

      因此,在中国迈向好的市场经济过程中,为了避免市场主体对经济形势的误判,切实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迫切需要有关部门下定决心改进经济信息与经济数据的质量。

      应该说,国家统计局已经注意到非充分信息以及不算精确经济数据的负面影响,也已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拟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实行国家统一核算各省GDP,并由企业将原始数据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认真研究和改进对统计数据的评估办法,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等等。只是,要清除经济领域里的沉疴,往往说易行难。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破除既有政绩考核体系框架,逐步消除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减少既得利益者对经济信息发布乃至经济政策出台的干扰,进而在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充分信息和准确数据发布的工作机制与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如果以国家统计局为代表的相关部门能及时而准确地发布经济数据与经济预警,并且在对核心经济信息与敏感经济数据进行制度化管控的基础上,多站在信息接受主体的角度对即将发布的信息 “体检”,及时提供相对充分的信息与数据,则不仅利于强化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有利于政策研究机构与学术界对复杂经济现象与重大经济问题展开扎实研究,更有利于提升一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市场主体的信息分享能力,避免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羊群效应”。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