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金融·证券
    上半年净利同比增两成 民生银行H股上市获批
    中国银联与海航集团
    全面合作
    谋夺全球客户先机 银行暗战NRA业务
    四川省金融机构与高新企业
    对接会昨举行
    阳光私募发行骤减 “上海模式”前景堪忧
    国寿首家养老险分公司落沪
    各地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态度不一
    国务院扶贫办联手农行
    扶持扶贫龙头企业
    上海拟定保险业三年创新规划
    南非CIC集团指定中行
    为大型电站项目融资牵头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各地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态度不一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丹丹
      ⊙本报记者 李丹丹

      

      此前,关于监管部门提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新闻屡见报端。记者采访发现,各地方由于自身财力以及各自的特殊原因,对该风险提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银监会于7月底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与《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旨在确保固定资产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需要,防止贷款被挪用,并严格防范项目融资风险。

      某银行苏北一家分行的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省银监局曾于7月份下发了风险提示,警示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而他们银行内部已经开始暗暗抓紧,对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贷款适当收缩,同时叫停地方财政兜底的项目贷款。

      而某股份制银行沿海分行的人士则称,他们并没有收到这样的风险提示,只是上个月地方银监局重申了要禁止“打捆”贷款,而正常的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他们仍要继续支持。

      所谓“打捆”贷款是指将一个地方的若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向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上述股份制银行的人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地方政府的城投公司虚贷、多贷,而贷款的背后并没有实质的项目做支撑。该人士同时告诉记者,实际上打捆贷款一直是被禁止的,但是今年上半年因为信贷投放量较大,贷款投放环境相对宽松,当地对打捆贷款的管理有所放松。

      为何不同的地方的银行对待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态度不一?苏北一家农信社的人告诉记者,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财政不支,可能存在银行未来不良贷款的上升。而今年以来,基建热潮使得各地加大了财政支出,很多以前财政状况就不宽裕的地方政府更加“捉襟见肘”。

      而上述股份制银行沿海分行所在的城市财政良好,这种由于财力不支导致的融资风险基本上不存在。此外,该分行人士表示,其实目前当地的银行也很困惑,到底贷款应该投给谁?一方面,当地的土地资源比较稀缺,贷款能投入的房产企业较少,另一方面,当地是外向型经济,而众多的出口企业尚未恢复元气,诸如纺织、玩具这类的实体产业这块也不能投。“思前想后,还是地方融资平台比较稳健。”

      反之,上面提到的某银行苏北分行的人士则向记者透露,目前当地城投公司向银行的贷款已经接近当地一年的财政收入,即负债率接近100%,因此总行要求收缩基建项目贷款在所难免。但是他同时指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并不会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因为比如十年期的贷款项目,按照惯例,并非一次性还款,可能从第二年开始就还款,风险被逐年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