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基金“一对多”报备首日 数十家公司赶头班车
    票据融资锐减对股市影响不大
    产品 同是“一对多” 风格大不同
    渠道 不同产品对应不同渠道
    贷款增长放缓
    难改流动性整体宽松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票据融资锐减对股市影响不大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秦媛娜
      ⊙本报记者 秦媛娜

      

      票据融资规模近两个月来的迅速减少让市场担心,这条渠道能够为市场提供的资金正在萎缩,不利于充裕流动性的维持。但是记者采访发现,类似的担心不足为虑,因为票据融资的增减有其自身规律,它的减少并不会从股市抽离过多资金。

      

      票据规模负增长并不可怕

      今年以来,票据融资的任何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年初两个月,票据融资规模占到当月新增信贷额度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四十,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但是之后的连续三个月,票据融资的比重逐步下降到20%左右;进入6月份之后,票据融资在信贷总量中的占比仅有0.84%,7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票据规模的快速减少,伴随着整体信贷额度的下降,这种变化波及了资本市场。因为担心“输血”功能减弱,股票市场从8月份也开始了连续的下挫调整。

      但市场人士指出,票据融资无论是快速膨胀还是急速下降,事实上都是企业和银行自发做出的选择,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和直接。

      一季度票据融资利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直贴利率在1.2%-1.6%之间波动,但是3个月和6个月的定期存款利率高达1.71%和1.98%,对于企业来说,在银行办理票据业务后将资金直接再存入银行,便可以获得可观的无风险收益,对企业的诱惑力极大;对于银行来说,发放票据是一种低风险的资产业务,做大了信贷规模,甚至还能产生吸收存款的作用,一举两得,因此鼓励企业进行票据融资也是银行的共同选择。

      但是到了二三季度,情况发生变化,随着票据利率的不断上行,企业进行套利的空间不复存在,目前直贴利率已经超过2%,高于6个月定存利率,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欲望大幅降低;而对于银行来说,上半年完成了全年大部分的信贷任务后,将不再单纯追求信贷规模,更多开始关心资产效益,此时中长期贷款和票据的吸引力立见高下。

      可见,企业最初大量进行票据融资,初衷并不全是为了投资资本市场。反过来说,票据规模的快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也都不是可怕的事情,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资金供应的渠道被切断。

      

      票据资金出入股市并非易事

      一位票据业务人员还表示,即便企业有强烈的意愿要将票据融资投入股市、楼市,也必须面对客观的障碍,因此这部分资金规模不会太大。

      因为在银行开具承兑汇票时,企业需要先向银行提供一定的保证金,即使银行执行非常宽松的标准,保证金也需要达到票据融资总规模的百分之五六十,通常这一比例都在80%以上,而且随着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查处票据融资虚增情况,这一比例的执行正越加严格,有的甚至接近100%。

      也就是说,企业想要通过票据业务来“空手套白狼”地套出资金,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剔除保证金、贴现费用等因素,企业实际套得的资金也许只有总融资规模的10%-20%。

      按照前7个月每月平均2000亿元的票据融资规模计算,乐观估计,企业真正套入的资金每月也只有200亿元,即使这些钱全部进入股市,和10万亿元的A股市值相比,其流入和流出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微弱的。

      “未来几个月,票据的信贷属性会越来越弱化,因为企业和银行都没有了做票的动力。”潍坊农信社负责票据业务的郑传伟表示,其资金属性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票据将更多地存在于银行之间的转贴现市场,成为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这将意味着,企业通过票据融资进入股市的操作将更加缺少条件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