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财经新闻
  • 8:海外财经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板·创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信息披露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1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PE管理办法已上报国务院 或纳入发改委备案制
    2009年证券期货科学技术奖评审启动
    外资PE密集落户 上海全力打造资产管理中心
    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禇立力:这一刻,我们等了20年
    私募创投青睐绿色行业
    国庆前新基金
    有望携600亿入市(上接封一)
    科技部: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创业板
    沈联涛: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
    李克强会见林毅夫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沈联涛: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
    2009年08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苗燕
      ⊙本报记者 苗燕

      

      8月18日一早,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召集人沈联涛刚忙完新书《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发布活动,匆匆赶往首都机场。对于每个月仅在中国内地停留一周左右时间的他来说,这周由于有新书发布活动,行程显得格外紧凑。利用其前往首都机场的短暂时间,本报记者有幸对这位亲身经历过两次金融危机且身兼要职的长者,就金融危机等话题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

      

      严格监管是必要的

      上海证券报:此次金融危机未对中国的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严格监管。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严格监管的措施是必须坚持的?

      沈联涛:严格的监管是必要的。但也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要监管。如果监管得过度,完全堵死了创新,肯定不好。所以监管者的大难题就是要衡量这种两难,不可过度监管。正如我在书中所阐述的,对金融创新缺少监管是目前危机产生的症结所在,但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据此断言所有金融创新都一无是处。只要新的金融产品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它们就可以在场外进行交易。但是一旦这些产品达到某种规模,就应把它们列入净额结算安排,监管交易对手风险和杠杆水平。私人账户适度不透明是对的,但是对于保障公共金融健康而言,透明和监管是必要的。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不可分割

      上海证券报:您怎么看当前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能够退出?

      沈联涛: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流动资金,各个国家的央行谁都不敢加息,因为一加息,大量热钱就进来了。以前的药现在已经不管用了,很多地方都是两难。

      对于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的问题,格林斯潘的态度是,货币政策不应该关注资产价格,因为这不是央行的问题,央行可以控制CPI,但不应该关注资产。但我认为不能这么做。因为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是有关联的。难道可以说,信贷风险跟流动性风险是可分割的、独立的么?危机一来的时候,两者是完全关联的、分不开的。

      现在欧洲央行、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比两年前大了差不多2-3倍。因为银行系统的失灵,导致这些中央银行去代替银行给企业部门直接贷款、给消费者贷款、买垃圾债券。当中央银行深陷其中的时候,它怎么退出,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退出来过早或太迟,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这个问题跟股市一样,你出来得太早,可能你就没有赚钱,但是避免了风险;出来的太晚,你可能就是最后接盘的、最惨的。这不是一个人的博弈。中国的货币政策跟其他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要共同退出、共同进入。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大经济体,一举一动,别人都在看。人家会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先兆。

      

      盲目跟风是新兴市场大毛病

      上海证券报:新兴市场股市对监管层的政策动向很敏感,常常因为某一政策措施的出台而出现暴涨或暴跌,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沈联涛:市场对监管层政策的高度敏感,是新兴市场股市要经历的一个痛苦过程。但是,监管者的行为也确实非常容易对市场产生影响。比如我处罚了香港某一个很大的投行,市场肯定会有波动。这就是投资者如何正确理解监管层信号的问题。

      大家看到格林斯潘一旦说:“全面看好是无理性的”,股市就开始跌;他一说“美国经济现在开始有了结构性的改革,我们的效率提高了很多”,股市就会涨。在中国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相关监管部门的官员口风要很谨慎,不可以误导市场;但当市场出现恐慌的时候,又要给大家信心。我们还要做很大量投资者教育工作,这是非常必要的。

      上海证券报:您怎么看最近A股市场的波动?

      沈联涛:新兴市场有一个大毛病,就是跟风,如果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都跟风的话,就会加剧市场的波动,股市肯定会大起大落。股市的内在价值和流动性问题确实对股市有一定影响,比如,如果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对股市是利好;收紧银根,对股市可能就是利空。

      股市是在贪婪跟恐惧之间的博弈。所以买者自负的原则很重要。要做一个很明智的长期投资者,要知道把握自己不要失控。赚了有时候是要走的,亏了也要知道止损。

      我在香港证监会的时候,基本不会担忧指数的高低。香港证监会的任务是保证证券行业的平稳发展,保证市场没有诸如内幕交易等不当行为。但监管者不可以让指数涨和跌,否则就变成了政府指导的指数,而不是市场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