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海外财经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海外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海外财经
    美库存数据骤降 或刹住国际油价跌势
    阿根廷央行看好初级产品
    全球对冲基金转战中国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
    不能忽视“软实力”
    埃及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9%
    瑞银供出数千客户资料 保密声誉受损
    美国国土安全部原部长助理斯图尔特·贝克 中国赴美投资应重视美国法律
    瑞士联邦政府
    从瑞银集团撤资
    印尼国际收支顺差降七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对冲基金转战中国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2009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全球对冲基金转战中国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经历了一个百年不遇的2008年后,全球对冲基金业正在大肆卷土重来,而作为全球瞩目的增长热点,中国开始受到对冲基金大鳄们的“重点关照”。有统计显示,中国已取代伦敦,成为重点投资亚洲对冲基金的大本营;中国还一举赶超日本,成为亚洲对冲基金的主要投资目标。

      不过,业界人士也提醒说,重量级投资人的纷至沓来,除了能带来更多资金和先进投资理念,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亚洲对冲基金首选中国

      华尔街日报昨日援引数据提供商对冲基金研究(HFR)的报告称,目前总部在亚洲的对冲基金总规模为682亿美元,其中,以亚洲为投资重心的对冲基金中,有24%现在都落户在中国,比去年上升了5%以上。

      报告还显示,以亚洲为投资重心的对冲基金中,总部设在中国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总部位于英国的同类基金,甚至逼近总部在美国的同类基金的数量。

      对此,HFR总裁海因茨指出,那些希望分享到今年和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投资者,正在加快把资产配置到重点投资亚洲的对冲基金中。

      一位海外对冲基金经理表示,目前绝大多数投资中国或是以中国为“根据地”的对冲基金,总部都设在中国香港,注册在香港,而将研究部门设在内地。不过他也指出,将大部分业务转移到亚洲,正逐步成为这类基金的趋势。

      而从实际的收益来看,投资亚洲也给国际投资人带来不俗的回报。统计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重点投资亚洲的对冲基金规模增长68亿美元,增幅高达18.9%,是近10年来最高水平。其中,重点投资中国的基金增长19.8%。

      

      投资大鳄卷土重来

      亚洲对冲基金业的持续活跃,与该行业整体回暖有很大关系。在过去的一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即便是最隐秘的对冲基金也损失惨重。

      专业对冲基金研究机构芝加哥HFRC公司的统计显示,整个对冲基金行业在去年平均亏损18.3%,是一个世纪来的首次全行业年度亏损。其中,表现最差的10%对冲基金平均损失达62%。

      不过,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在今年3月份见底,对冲基金业也很快迎来了强劲复苏。瑞士信贷/Tremont对冲基金指数显示,对冲基金行业资产在7月份增长2.5%,今年前七个月增长9.9%,是1998年以来同期最好表现。

      今年上半年,全球对冲基金业的回报率达到9.41%,创下10年来的最佳上半年投资绩效。上一次对冲基金业出现如此强劲的表现,还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1999年,当时的半年回报为13.5%。

      而在股市表现最好的第二季度,对冲基金业的业绩增长也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新加坡对冲基金研究机构Eurekahedge的统计显示,在4月至6月份期间,对冲基金业每月的回报率分别为3.2%、5%和0.2%,为有史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昨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对冲基金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采取多种以盈利为目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往往会通过大量交易或是操纵金融衍生工具,影响多个市场的价格,并从变动中获利。

      

      潜在风险犹需关注

      不过,大量对冲基金进驻中国,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对此业内人士也提醒要加以关注。

      今年以来,不断有对冲基金进入中国香港,后者也继续保持亚太最大对冲基金中心的地位。温天纳表示,去年中国香港设立的对冲基金筹资15.65亿美元,远高于第二位的新加坡,后者融资额为6.38亿美元。而去年在中国香港新成立的对冲基金有30只,超过新加坡的15只。同期,英国和美国分别仅有10只和4只新设对冲基金。

      分析人士指出,因为看中了中国经济复苏好于预期,一些带有“热钱”特性的对冲基金纷纷进入香港,也不排除一些投资者借道香港,购买和内地相关资产。

      温天纳表示,这一波的热钱并不在于赌人民币升值和升息,而是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率先出现了流动性膨胀,具有鲜明的“资金推高资产价格”的特征。

      “除了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成为跨境资金的又一目的地。”温天纳说,他表示,通常热钱都是短期投资资本,一般倾向于投资流动性较高的产品,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肯定是首选,特别是股票,包括香港挂牌的国企股和A股基金等。

      分析人士指出,大量资金涌入无疑推动了A股前一波的上涨,并一度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7月份一个月就涨了15%。但此后由于担心央行可能收紧流动性,而其他诸如CPI下降和市盈率偏高等因素被负面解读,海外资金大量撤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近期股市的暴跌,令不少投资人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