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海外财经
  • 8:路演回放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2009 8 2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中小银行危机
    拖住美国复苏脚步
    市场基本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意外之财
    从ATM中来
    以国际视角看沪深股市的“不寂寞”
    提请抬高权证交易门槛
    亚洲需要更大规模内需更强资本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基本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009年08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因为股市连续暴跌,一些本来早被市场摒弃的不仅错误而且荒唐的理念又找到了市场,而早在年初关于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中,“只有实体经济才能创造价值”、“股市的首要职能是圈钱”之类错误理念就已开始抬头。如果听任其弥漫市场,比投资者缺乏信心更有害。股市的狂风暴雨摧毁了一些人的信心,这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容忍错误理念动摇市场的基本理念!

      田 立

      短短半个月内,沪指跌去了500多点(最多时跌幅超过600点),难怪有人痛心地说:这哪里是暴跌,简直就是坍塌。这样讲其实也有道理:连续暴跌的结果是信心的崩溃,而信心崩溃的结果又是新一轮的暴跌,如此相互借力,表现在股指上的结果可不就是如坍塌一般大溃退吗。于是有人提出,止跌的前提是投资者必须克服恐惧心理,重新树立信心。说心里话,我可没有如此奢望,我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心,但没有权利去要求别人在如此局面下一如既往地充满信心,一切只能由时间来验证。

      股市急挫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这没什么值得指责的,因为这既不是市场的错,也不是投资者的错,资本市场本来就该允许心理波动。但是,一些已被摒弃的陈腐错误理念乘机抬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了,因为任何时候,市场的基本理念是不能动摇的。

      在这些陈腐的错误理念中,最先冒头的是关于虚拟经济(这里主要指股市)和实体经济谁更有价值的纷争。有人说,虚拟经济本来就不该发展这么快,真正创造财富的只能是实体经济。尽管这已是我们批判多年的错误观念,早就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摒弃了,但在眼下股市连续下跌,相当一部分投资者遭受实际损失的情况下,这种错误理念似乎又有了市场。

      关于虚拟经济是否创造财富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暂置一边,先来说说那些信奉“只有实体经济才能创造价值”的人的基本逻辑。在这种观点看来,实体经济之所以创造财富,是因为实体经济创造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只有物质才是财富的基础。但是,稍有现代经济思想的人都知道,物质的创造只有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才有可能更合理,并在合理的基础上呈几何级数倍增长,而经济信息的发现与传播必须依靠像股市这样的虚拟经济。不胜枚举的金融创新,为信息提供了多重载体,从多个角度反映信息的内容;瞬息万变的金融交易,为投资者分析、判断这些信息提供了表达方式,让人们从金融交易中获得市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判断。所有这些都有避免损失、发现机遇的价值,难道不是财富吗?

      我们从国债交易中发现了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从权证的交易中发现市场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这些隐含的信息只有通过金融交易才能得以体现,而一旦我们能够从这些信息中解读出市场对未来的准确判断的话,我们也就知道哪些项目是应该发展的,哪些项目不应该,这不仅发现实体经济本身并不了解的机遇和陷阱,还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谁说虚拟经济不能创造价值呢?

      但是,早在今年年初关于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中,这种混淆财富、价值和经济模式的错误理念就已经开始抬头,一些人认为,让流动性进入股市实际上就是对实体经济的干扰,回过头来得不到发展的实体经济有必然冲击股市。很显然,这种观点无视了虚拟经济在信息的承载、创造和传播上的价值,虽然可以迎合一部分人无知口味,却于正确市场理念的树立是无宜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顿·米勒曾经对这种“重实体、轻虚拟”的错误思想批判道:只有18世纪的重农主义才会愚昧地将物质性产品界定为财富……而那些直到今天还迂腐地认为金融活动是非生产性活动的思想不过是重农主义的翻版而已。

      陈腐的错误理念之二是一个实际上是拿不到台面上的命题:股市就是吸血鬼。这种观点认为,股市的首要职能是圈钱,因此,上市企业会尽量拿出不好的资产打包上市,而把好的资产留作己用。原先我以为持此种观点的人多为愤青,不想,最近有经济学家做客某电视台,当被问及上述问题时,这位经济学家很肯定地回答:当然是不好的公司上市,你要是挖出个金矿你还上市吗?

      且不说这位经济学家说得对错,仅就“挖出金矿就不上市”的言论就很不符合实际,世界上所有的著名大金矿都是上市公司,说这话的依据在哪?不仅如此,除了金矿,这世界上的上市公司就是不好的吗?世界500强不都是上市公司吗?其实这样的言论原本不值一驳,但越是这样肤浅的错误,越容易被行外人接受,最近笔者特意到某股票大厅,随机调查了十几位普通股民,把那位经济学家的话拿出来让他们判断时,认为经济学家说得对的人竟然是100%!错误的东西不纠正,还了得吗?需要注明一下的是,那天接受调查的人多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不过,我也因此明白了为什么这位经济学家把“连大妈都知道通货膨胀来了”作为他判断通胀已发生依据的原因了。学者可以在知识上出现错误,但不能没有责任感。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以上这两个不仅错误而且荒唐的理念本来早被市场摒弃,不值一驳,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早已心知肚明。然而,连续暴跌的市场,使得这些荒唐的东西又找到了市场,这比投资者缺乏信心更有害。股市的狂风暴雨摧毁一些人的信心,这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容忍错误理念摧毁市场的基本理念!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