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为统一全国货币打下了基础,货币制度也相应巩固和健全,一个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已建立起来。但由于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且单位价值低,不利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加之纸质较差、券别总类多、文字说明单一,票面容易破损。为改变这一状况,进一步健全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3月1日发行新币(第二套人民币),收回旧币(第一套人民币)。新旧币的折兑比例为1比1万元,并决定于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2、5分硬币。第二套人民币首次出现主辅币之分并延续至今。
第二套人民币从发行至1962年4月停止流通为止,共发行了八种面额,计1、2、5分;1、2、5角;1、2、3、5、10元券,共16个版别。其中1、2、5分各有两种(纸币、硬币各一种),1、2、5角各一种,一元券两种,2元、3元券各一种,5元券两种,10元券一种。因此,第二套人民币具有版别少、面额小、单位价值大、方便流通的特点。
第二套人民币在流通的过程中1元券和5元券曾做过改版,1元券(53版红1元)改版的原因就是该券种面市流通四个月后,发现出现严重的变色、褪色现象,随即重新设计、印刷了新版1元券(56版黑1元)。1962年4月20日,考虑到市场对大面额纸币的需要,人民银行发行了改版的5元券(56版黄5元)。
第二套人民币在发行之初,由于国内的印钞技术和能力的限制,又缺少高质量的印钞纸,所以面额3元、5元(53版红5元)、10元(黑10)的人民币均由国内设计,委托前苏联代为印刷,故称之为苏印“三种票”。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考虑到人民币的安全问题,人民银行决定从1964年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流通。
第二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及年号均由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职员马文蔚书写,第三、四、五版人民币行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
在第二套人民币的收藏中,苏制“三种票”的收藏价值最高,“黑十”为首,三元次之。值得一提的是改版的黄五元中有少量海鸥水印卷种,收藏价值也较高,这四个卷种称为第二套人民币的“四珍”。
第二套人民币是我国第一套品种齐全、序列完整、风格独立、技术精湛的货币,它巩固、健全和完善了我国的货币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咨询热线:400-880-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