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上市公司
  • 7:产业·公司
  • 8:海外财经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圆桌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专版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8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A股惊魂破位 基金力撑“调整说”
    就势还是救市?
    “莫拉克”适当降温 市场向好基础未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就势还是救市?
    2009年08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股市大跌,新基金发行的势头蓦然抹上了救市的色彩。

      根据此前报道,仅在本周的最初3天,监管部门就放行了6只基金。其中,周一的大跌,更是导致监管层罕见的改变周初不批基金的管理,一口气发出3张基金的发行批文。据悉,当晚监管部门的连发三张基金批文,分别是交银施罗德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ETF基金、交银施罗德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ETF联接基金和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

      而周二,银华沪深300指数基金(LOF)也拿到发行批文,成为沪深300指数基金暂缓放行近一个月后首只获批的沪深300指数基金产品。周三,上证综指再度大幅下挫达4.3%,监管部门则再发两张基金批文,分别为信达澳银中小盘股票型基金和中邮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短短3日内,证监会就连批6只基金,由此透露出的意图非常明显。在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向市场释放强烈的稳定意图。以期澄清市场前期对政策方向调整的担忧和猜疑。

      与此同时,上周二,监管部门还开始受理“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的备案材料,随后,好消息纷至沓来,据上报材料的基金管理公司反馈,有关部门在收到备案材料后很快就提出了修改意见,回复速度如此之快,大大出乎基金公司的意料。

      作为业内最大的投资者群体,基金的市场能量接近四分之一。对于整个市场的动向和影响力无法回避。

      但是,是否行业的产品申报和批准的正常节奏,就应该为此而大受影响,基金行业本身是否具备托市乃至救市的义务则令人怀疑。最为明显的结果是,在市场不佳的时候,即便力推基金发行,对市场的正面支撑的影响力仍不见长。而在市场过热的时候,即便压住所有基金发行,或是严控基金发行规模(如2007年那样),则资金自然会各循其途而进入市场,控制或者调整基金发行节奏并不是调控市场很有效的措施。

      而从未来看,A股市场是否就此能够重拾升途,还需要相关产品的发行顺遂。从有关方面一度寄予厚望的专户“一对多”产品看,即便确实发到了平均1~2亿的理想规模,初期数十个产品的募集规模,也不过只有数十亿的规模,而专户产品本身“灵活配置、绝对收益”的导向,也注定了其入市的实际规模不会太理想。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基金简称首发规模(亿份)
    金鹰行业优势 21.6
    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91
    华夏300248
    世纪泛资源 31.3
    华富价值6.79
    中欧价值7.1
    长信恒利9.84
    友邦行业22.5
    博时策略88
    嘉实回报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