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上涨阶段,偏股类基金发行节奏与股市的走势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007年2月,股指下跌调整。监管层在2007年1月份和2007年2月份批准新基金发行的步伐也明显放缓。2007年1、2月份平均每月批发基金2只,与前几个月平均每月新批6只相比,发行速度明显放缓。2007年3、4月份,管理层发基金的频率加快,股指也继续上涨。
2007年“5·30”股指因财政部上调印花税大跌,随后股指调整了一个多月。其实在“5·30”之前,管理层发基金的速度明显减慢。从此就可以看出管理层调控股市的意图。2007年3、4月份,管理层分别批准9只和11只新基金发行;而2007年5月,只批准2只新基金发行,新基金发行的频率明显放缓。
再看一下2007年10月牛市见顶这段时间新基金发行情况。在2007年10月牛市见顶前期,管理层就暂停了偏股类新基金的发行。从2007年9月份开始,管理层除了批准QDII和封闭基金自然转成开放式基金外,没有新批投资境内的偏股类基金发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底。
监管层批新基金的频率之所以与股指走势存在正相关关系,一方面是因为,新基金发行会增加股市的流入资金,发行频率高自然流入股市的资金多,因此,新基金发行会对股市上涨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就是新基金发行的频繁高低反映了监管层对股市的态度。其实,几百亿新基金的发行对10多万亿的A股流通市值来讲,可谓杯水车薪,但是基金发行频率高反映了管理层呵护股市的态度。与此相反,当市场热情过高,泡沫膨胀,管理层注意到股市的风险,因此限制基金发行也反映了管理层调控股市的态度。因此,新基金发行的频率可以作为管理层的政策信号。投资者可以将管理层批新基金的频率做为判断市场走势的一个参考。
2009年以来,偏股类新基金的发行频率比较高,证监会平均每月批准9只偏股新基金发行。前两周,新基金批文发放明显减缓。7月下旬,在两天4只基金获批的密集态势后,半月来未见一只新基被放行。因此,可以看出监管层调控股市的意图,为本次市场的调整埋下伏笔。8月12日,沉寂半个月后,证监会再度密集批准发行4只新基金,其中包括两只主动型股票基金和两只指数基金。近期,偏股类基金又密集发行,包括ETF联接基金开闸,多只指数基金发行,以及主动型基金发行。另外,近百只"一对多"专户产品上报,可以看出经过半个多月的大跌后,管理层开始呵护市场,对市场态度转向积极。因此,我们认为市场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整固后,将会继续上涨,市场近期不会就此见顶。
值得注意的是,在熊市中,基金发行的节奏与市场的走势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当市场处于熊市时,经济已经恶化,管理层虽然通过发基金的方式对市场呵护,但难以改变经济基金面恶化的现实。因此,熊市中基金发行的频率与市场的走势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