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上市公司增发收购高管资产的现象接连发生,这种运作方式的背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就在上周,安琪酵母、天业股份接连披露了上市公司拟通过增发收购高管资产的方案。再早一点,在今年7月份,刚泰控股也宣布了类似事项。
在安琪酵母21日披露的定向增发预案中,公司拟以每股18.80元的价格,向湖北日升科技有限公司发行3823万股,收购日升科技旗下资产,相关资产评估值为71872.4万元。而日升科技,是由安琪酵母管理层和科技骨干于2006年投资设立的。
根据天业股份19日推出的定向增发方案,公司与控股股东山东天业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自然人曾昭秦等5人签署协议,公司拟以不低于每股8.15元的价格,向天业集团和5位自然人发行不超过2699.39万股,购买其所持有的山东天业黄金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拟购买资产的预估值为2.2亿元。这5名自然人均为天业集团旗下的高管人员。而在7月份,刚泰控股也宣布拟向实际控制人徐建刚发行不超过5800万股股票,发行价格为不低于每股8.36元,用于收购徐建刚所持腾海工贸100%股权。
一时间,高管将参股公司卖给上市公司现象闯入投资者视野,同时,也引发热议。
“高管资产套现!”显然,这至少在客观上是一条套现之路——通过增发将资产“换”得上市公司股权,进而在合适的时机和价位变现。尤其是,与股权激励相比,这种情况下的变现自由度或许更大,更少制约。
那么,对于上市公司来讲,通过增发购买高管成立的公司,影响如何呢?对此,安琪酵母在其公告中表示:“随着管理层和科技骨干参股、控股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收益日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也随之增加,由此引起了投资者的日益关注。”于是,将高管成立的公司“买下来”,就意味着将高管与上市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与此同时,此举还实现了上市公司借以“得增量资产、进军新领域、减少关联交易”等多项好处,使得运行更加规范健康。
看来,这确实是一种“双赢”或说是“三赢”——高管、上市公司、投资者共赢的理想。
不过,投资者对此也有“忧”。投资者忧心的是,高管作为“内部人”,将参股公司卖给上市公司的成功率当然很大,但这一资产价值评定的公允性如何保证?这无疑是需要认真监控的。其次,所收购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怎样,会不会在几年之后变成“鸡肋”?如何防止出现“把甘蔗最甜的一节吃完”,再将项目装入上市公司的情况发生?等等。这也就需要设计出一个方案,以保证收购资产能长时间健康地盈利。
也许,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制度。而其中要有这样一条:在上市公司买入的高管资产,在一定的期限内实现了健康盈利之后,高管以资产换得的那部分上市公司股份,才可以最终完全变现。
笔者在此抛砖引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