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信息披露
  • A4:期货·债券
  • A5:行业·个股
  • A6:信息披露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8:汽车周刊
  • C1:披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C37:信息披露
  • C38:信息披露
  • C39:信息披露
  • C40:信息披露
  • C41:信息披露
  • C42:信息披露
  • C43:信息披露
  • C44:信息披露
  • C45:信息披露
  • C46:信息披露
  • C47:信息披露
  • C48:信息披露
  • C49:信息披露
  • C50:信息披露
  • C51:信息披露
  • C52:信息披露
  • C53:信息披露
  • C54:信息披露
  • C55:信息披露
  • C56:信息披露
  • C57:信息披露
  • C58:信息披露
  • C59:信息披露
  • C60:信息披露
  • C61:信息披露
  • C62:信息披露
  • C63:信息披露
  • C64:信息披露
  • C65:信息披露
  • C66:信息披露
  • C67:信息披露
  • C68:信息披露
  • C69:信息披露
  • C70:信息披露
  • C71:信息披露
  • C72:信息披露
  • C73:信息披露
  • C74:信息披露
  • C75:信息披露
  • C76:信息披露
  • C77:信息披露
  • C78:信息披露
  • C79:信息披露
  • C80:信息披露
  • C81:信息披露
  • C82:信息披露
  • C83:信息披露
  • C84:信息披露
  • C85:信息披露
  • C86:信息披露
  • C87:信息披露
  • C88:信息披露
  • C89:信息披露
  • C90:信息披露
  • C91:信息披露
  • C92:信息披露
  • C93:信息披露
  • C94:信息披露
  • C95:信息披露
  • C96:信息披露
  • C97:信息披露
  • C98:信息披露
  • C100:信息披露
  • C101:信息披露
  • C102:信息披露
  • C103:信息披露
  • C104:信息披露
  • C105:信息披露
  • C106:信息披露
  • C107:信息披露
  • C108:信息披露
  • C109:信息披露
  • C110:信息披露
  • C111:信息披露
  • C112:信息披露
  • C113:信息披露
  • C114:信息披露
  • C115:信息披露
  • C116:信息披露
  • C117:信息披露
  • C118:信息披露
  • C119:信息披露
  • C120:信息披露
  • C121:信息披露
  • C122:信息披露
  • C123:信息披露
  • C124:信息披露
  • C125:信息披露
  • C126:信息披露
  • C127:信息披露
  • C128:信息披露
  • C129:信息披露
  • C130:信息披露
  • C131:信息披露
  • C132:信息披露
  • C133:信息披露
  • C134:信息披露
  • C135:信息披露
  • C136:信息披露
  • C137:信息披露
  • C138:信息披露
  • C139:信息披露
  • C140:信息披露
  • C141:信息披露
  • C142:信息披露
  • C143:信息披露
  • C144:信息披露
  • C145:信息披露
  • C146:信息披露
  • C147:信息披露
  • C148:信息披露
  • C149:信息披露
  • C150:信息披露
  • C151:信息披露
  • C152:信息披露
  • C153:信息披露
  • C154:信息披露
  • C155:信息披露
  • C156:信息披露
  • C157:信息披露
  • C158:信息披露
  • C159:信息披露
  • C160:信息披露
  • C161:信息披露
  • C162:信息披露
  • C163:信息披露
  • C164:信息披露
  • C165:信息披露
  • C166:信息披露
  • C167:信息披露
  • C168:信息披露
  • C169:信息披露
  • C170:信息披露
  • C171:信息披露
  • C172:信息披露
  • C173:信息披露
  • C174:信息披露
  • C175:信息披露
  • C176:信息披露
  • C177:信息披露
  • C178:信息披露
  • C179:信息披露
  • C180:信息披露
  • C181:信息披露
  • C182:信息披露
  • C183:信息披露
  • C184:信息披露
  • C185:信息披露
  • C186:信息披露
  • C187:信息披露
  • C188:信息披露
  • C189:信息披露
  • C190:信息披露
  • C191:信息披露
  • C192:信息披露
  • C193:信息披露
  • C194:信息披露
  • C195:信息披露
  • C196:信息披露
  • C197:信息披露
  • C198:信息披露
  • C199:信息披露
  • C200:信息披露
  • C201:信息披露
  • C202:信息披露
  • C203:信息披露
  • C204:信息披露
  • C205:信息披露
  • C206:信息披露
  • C207:信息披露
  • C208:信息披露
  • C209:信息披露
  • C210:信息披露
  • C211:信息披露
  • C212:信息披露
  • C213:信息披露
  • C214:信息披露
  • C215:信息披露
  • C216:信息披露
  • C217:信息披露
  • C218:信息披露
  • C219:信息披露
  • C220:信息披露
  •  
      2009 8 28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46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46版:信息披露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2009年08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C145版)

    本集团在公司银行业务领域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2009年上半年公司银行业务为本集团贡献营业利润86.12亿元人民币,占比达88.9%。2009年上半年资金业务贡献的营业利润8.27亿元人民币,占比8.54%。2009年上半年个人银行业务为本集团贡献营业利润2.48亿元人民币,占比2.56%。

    地区分部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环渤海地区三个区域一直是本集团重要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来源,2009年上半年在本集团的营业利润总额56.44亿元,占全部营业利润比重达60.49%。近年,本集团中部、西部及东北部地区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发展,2009年上半年的营业利润20.46亿元人民币,占比21.93%。

    5.2.6 投资项目

    报告期末,本行所有募集资金按照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全部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提高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本行无非募集资金投资的重大项目。

    5.2.7 主营业务及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5.2.8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毛利率)与上年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5.2.9 利润构成与上年度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分析

    □ 适用 √不适用

    5.2.10 报告期内修改经营计划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5.2.11 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的警示及原因说明

    □ 适用 √不适用

    5.2.12 主要会计估计与假设

    本集团在应用会计政策确定相关资产、负债及报告期损益,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报表时,会作出若干会计估计与假设。本集团作出的会计估计和假设是根据历史经验以及对未来事件的合理预期等因素进行的,并且会不断对其进行评估。本集团作出的估计和假设,均已适当地反映了本集团的财务状况。

    本集团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受估计和判断影响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贷款减值损失准备及呆账核销、债券及权益性投资分类、交易性投资及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交易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投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养老精算福利责任的确认、递延所得税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等。

    5.2.13公允价值计量

    本行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按照《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金融工具取价办法》执行,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包括采用金融媒介报价、采用公开或自主估值技术和采用交易对手或第三方询价法。本行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原则上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交易报价,对于没有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使用最近市场交易报价,而对于没有市场报价的金融工具,使用估值技术或询价法取得。

    本行严格执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控制流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根据业务需要共同确认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和来源。会计核算部门根据会计准则要求,进行独立的公允价值评估,定期编制估值报告。风险管理部门对各类估值报告进行审阅,并对估值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制度和方法由本行市场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持有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项目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期初金额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的减值期末余额
    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7,53348--8,142
    其中:衍生工具(注)(222)136--254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85,203-(148)(46)89,967
    金融资产小计92,73648(148)(46)98,109
    金融负债     
    1、交易性金融负债(2,639)33--(1,898)
    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2,500)28--(1,728)
    合计90,09781(148)(46)96,211

    注: 衍生工具为衍生金融资产减衍生金融负债的净额。

    持有外币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期初金额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本期计提的减值期末余额
    金融资产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76(467)--1,345
    其中:衍生工具(注)(101)(463)--(713)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1,239-(276)(46)37,304
    3、持有至到期投资11,827---8,914
    金融资产小计33,242(467)(276)(46)47,563
    金融负债     
    1、交易性金融负债(2,500)32--(1,821)
    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构性存款(2,361)27--(1,651)
    合计30,742(435)(276)(46)45,742

    注:衍生工具为衍生金融资产减衍生金融负债的净额。

    5.2.14国内外会计准则差异

    下表为本行权益持有人应享有净资产及净利润准则差异调节表。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净资产净利润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6月2008年1-6月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所示金额99,37995,6587,0528,429
    房屋及建筑物按重估值计量导致的差异(492)(492)-(3)
    设备及其他资产按历史成本计量导致的差异172177(5)(9)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所示金额99,05995,3437,0478,417

    具体详见本半年报未经审计补充财务资料章节。

    5.2.15会计报表中变动幅度超过30%以上项目的情况

    项目2009年6月末/上半年较上年末/

    上年同期(%)

    主要原因
    存放同业款项15,445(50.66)增大贷款投放力度,导致存放同业款项减少
    拆出资金7,311(61.81)增大贷款投放力度,导致拆放资金减少
    衍生金融资产3,666(31.57)衍生产品交易量减小,公允价值重估正值减少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30,786(46.64)买入返售证券减少
    发放贷款和垫款974,05549.54货币政策宽松,增加信贷资产投放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74,559(31.35)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款减少
    拆入资金5,920514.75市场活跃,拆入资金增加
    衍生金融负债3,412(38.84)衍生产品交易量减小,公允价值重估负值减少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13,0941,268.23市场活跃,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增加
    应交税费1,624(57.13)应交所得税减少
    其他负债6,015101.98应付2008年度现金股利
    未分配利润13,36238.54本期利润增加
    投资收益/(损失)54(70.97)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净收益减少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81(85.74)交易类债券投资及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重估收益减少
    汇兑净收益230-外币结售汇净收益增加

    5.3 业务回顾

    5.3.1 公司银行业务

    本行积极优化公司银行业务发展模式,通过加强总分支联动、主线联动、区域联动以及中信集团内金融子公司联动,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广泛而优质的公司银行产品和服务,本行公司银行业务持续较快发展。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2,820家战略客户存款余额4,252.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38.13%,占本行公司类存款的43.39%;贷款余额3,255.5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37.79%,占本行公司贷款的36.55%。

    公司存款业务

    本行积极优化公司存款增长模式,加大对低成本、高质量机构客户存款和企业结算存款的拓展力度,通过现金管理及公司网银新产品的开发,强化电子化服务手段在企业结算存款营销中的渠道作用,本行公司存款保持较快稳定增长。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公司存款余额9,800.9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26.82%,占全部存款的83.53%。本行凭借良好的机构客户合作基础,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市场机会,以举办“中信银财通”合作论坛为载体,加大对地方财政部门和各级预算单位的营销力度,扩大本行机构客户存款。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财政、税务等机构类客户存款余额2,260.70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359.13亿元人民币,增长18.87%,占本行公司类存款的23.07%。

    金融机构业务

    本行积极推进金融同业合作平台建设,以授信、第三方存管、对公理财、代理基金、保险等产品为载体,加强与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同业的合作,巩固和扩大本行金融同业核心客户群。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金融同业核心客户近200家,累计与67家券商签署第三方正式存管协议,开立券商机构客户6,913户。本行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按照“风险可控、兼顾收益”原则,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存款的定价和授权机制,主动调整本行同业资产负债结构,构建本行金融机构业务的盈利模式。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主动压缩高成本的金融机构存款689.33亿元人民币,本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降至745.59亿元人民币;金融机构存款平均成本由上年末的1.97%下降至1.61%。

    公司贷款业务

    本行按照“确保质量,突出效益,调整结构,稳健发展”的信贷指导方针,抓住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拉动以及监管部门系列配套政策带来的市场机会,加强对国家政策支持的交通、电信、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的营销,对于投资金额大、风险可控且经济效益突出的重点项目,以组建分行间联合贷款的形式积极介入,努力扩大本行贷款份额,促进本行公司贷款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公司贷款余额8,906.99亿元人民币(含票据贴现),比上年末增长54.32%,其中,票据贴现余额为1,885.8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333.13%。

    本行继续推进小企业金融业务专业化经营体系建设,逐步构建总分支三级小企业金融业务专营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内的优质小企业客户,稳健发展本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报告期内,本行成立了总行小企业金融中心,并扩大试点分行至15家。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小企业客户数7,151户,比上年末增加473户,增长7.08%;授信总额639.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113.71亿元人民币,增长21.62%;贷款余额336.6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18.24亿元人民币,增长5.73%;小企业不良率0.65%,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非利息收入产品和业务

    本行在继续保持国内国际结算、承兑、担保承诺等传统业务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力促进现金管理、投资银行、第三方存管、企业年金等新兴业务的发展,不断提高本行公司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2009年上半年,本行对公净非利息收入为1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03%,占全行净非利息收入的61.91%。

    国际结算业务

    本行报告期国际结算量568.8亿美元,同比下降21.1%,但降幅低于全国同期进出口收付汇量23.5%的降幅。本行高度重视业务规模与收益的协调增长,报告期内国际业务净非利息收入达4.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4%,增速高于业务规模增速,本行中间业务收益的策略已经初显成效。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大力拓展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出口信贷、国内保理、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业务,投资银行各项业务实现了稳健、均衡发展。2009年上半年,本行投资银行净非利息收入4.3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占对公净非利息收入的33.46%。其中,债券承销费收入和结构融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29.91%和89.12%;结构融资资产规模达到355.5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38.4%。根据彭博资讯统计,本行在中国地区所有中、外资银行牵头筹组银团金额的排名跃升至第四位;短期融资券累计承销规模突破900亿,在所有主承销商中稳居第四位。凭借在债券承销、结构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方面的良好表现,本行荣获《证券时报》“2009中国区最佳商业银行投行奖 ”。

    资产托管业务

    本行适时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拓展业务创新空间,实现托管业务逆市而上,托管规模和托管产品数量双增长。截至2009年6月30日,托管资产规模达到679.10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41.88%;托管产品数量163只,比上年末增长 64.65%。企业年金累计签约客户168家,签约规模32.7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44.84%。报告期内,本行当选为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七家常委单位之一,并成功取得安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意见SAS70审阅报告,这是独立第三方对本行托管业务内控的健全有效性的全面肯定。同时,本行“托管网银”系统顺利投产上线,居于业内领先水平。

    现金管理及公司网银业务

    本行加强产品整合与创新,推出了“新一代现金管理服务平台—企业财资专家”,涵盖了公司网银6.0、现金管理4.0、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MBS、银企直联3.0和SWIFT解决方案等五大交易服务系统,以及公司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和公司网银社区等三大辅助服务系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金管理服务体系,本行现金管理业务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现金管理项目数和客户数分别达到877个、5,495户,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45个、1,059户,实现交易金额1.85万亿元人民币;新增公司网银账户12,396个;实现交易量26,029亿元人民币;账户替代率19.44%,比上年末提高2.84个百分点。

    5.3.2 零售银行业务

    2009年上半年,本行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围绕建设全功能零售银行的目标,从代发工资、理财业务、银行卡业务、个贷业务和服务五个主要方向全面推进零售银行主线的发展,有力地增强了本行零售银行发展能力。负债业务顺应市场变化获得了较快发展,获取市场和客户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资产业务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保持了增长势头;以财富管理为主的中间业务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整体业务结构日趋合理。2009年上半年,本行零售银行经营收入25.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73%,占全行营业收入的14.97%;零售银行经营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受利率政策影响,上半年利差收窄;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5%,占全行净非利息收入的33.92%。

    零售管理资产[①]

    2009年上半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本行立足全方位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一方面继续发挥在理财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加强了围绕储蓄营销的基础工作。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个人客户零售管理资产余额2,546.83 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7.3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932.4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13.33%。

    零售消费信贷

    2009年上半年,本行把握住国家鼓励个人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导向,抓住了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契机,优化了一手房、二手房按揭贷款流程,推出“房易宝”等个人综合消费贷款,推动本行个人贷款业务再次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个人贷款余额达980.4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11.72%,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达757.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12.66%。

    此外,本行大力加强个人贷款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了分行以个人贷款中心为核心的运行管理组织架构,由分行个人贷款中心集中负责零售信贷全流程的运行管理,与市场营销职能分开,接受零售和风险线的双线管理,为本行提高零售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全面推动各类零售信贷产品营销奠定了基础。

    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

    2009年上半年,本行根据理财市场的变化趋势,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平台优势,重点开发信贷类、债券类等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满足了市场的需要。但新股发行政策变化影响了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本行理财产品销售量同比有所下降。2009年上半年,本行销售本外币理财产品125只,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76.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86%。

    2009年上半年,本行大力拓展代销基金、代销保险业务,上半年新增代销基金20余只,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报告期末,本行与国内所有基金公司均建立了代销关系,代销基金数量达到460余支,累计代销基金总额44.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66%。代销保险业务方面,本行已与信诚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代销保险产品近百支,上半年代销保费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理财客户达79.1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5万人;本行管理资产总值超过50 万元的贵宾客户总数为9.81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贵宾客户对应管理资产余额1,442.9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14%。

    本行针对在本行管理资产800万人民币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本行目前已在24家分行全面展开私人银行业务,搭建了以北京、深圳分中心为主的直接营销体系,服务体系覆盖了华东、华北、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报告期末,本行私人银行客户达到3,700多个。本行私人银行中心在国内市场上率先提出了商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服务、国际资产传承规划服务、综合授信服务、投资银行咨询服务和家庭增值服务等六大私人银行服务,建立起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开发体系。

    信用卡

    上半年,本行按照年初制定的“巩固优势、控制风险、把握节奏、科学发展”的经营策略,主动防守,稳健推动信用卡业务增长。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823.46万张,其中2009年上半年发卡68.32万张,同比增长45.59%。2009年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量为367.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68%;信用卡贷款余额为114.1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69.55%;信用卡业务收入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44%;实现税前盈利1.29亿元人民币。

    2009年上半年,本行信用卡业务以优化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为重点,在客户引入及风险管理两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客户引入方面,大力推动销售模式战略转型,通过准入政策和额度政策的调整,大力营销优质目标客户,上半年新发卡中的金卡、白金卡客户占比逾43%。风险管理方面,信用卡中心专门设立了资产管理中心负责资产催收管理,在全国31个分中心建立了100多人的地区风险管理和催收团队,以有效控制风险。

    2009年上半年,本行信用卡业务创新和客户经营取得了新进展。业务创新方面,推出了VISA无限卡及万事达世界卡,升级了白金信用卡服务,发行了中信厦航联名卡;中信魔力信用卡成为唯一荣膺中国产业联盟颁发的“2009最受女性喜爱信用卡品牌”的信用卡品牌;客户服务部连续第四年获得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及CCCS客户联络中心标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最佳呼叫中心奖”。客户经营方面,本行设立了客户经营中心,为深化客户经营提供了组织和体系保障;举办了150多场属地化市场活动,有效促动了消费。

    5.3.3 资金资本市场业务

    本行为公司及个人客户提供资金产品及服务,并从事自有资金的资产管理和交易。交易-销售的主要产品包括外汇买卖、固定收益产品、衍生产品等,通过这些产品,本行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客户涉及零售、公司、金融机构等。资产管理主要指有价证券债券投资及交易。

    2009年上半年,由于本行对本外币资产结构进行了调整,资产管理的利差收入与去年同期比增加很多,但受国际金融市场萎缩和进出口贸易大幅下滑的影响本行外汇业务交易量下降、及简单产品营销竞争加剧使代客业务点差大幅缩窄等因素的影响,资金资本市场业务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11.3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3.47%,占全行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3%。本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为1.36亿元,同比下降85.96%,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6.51%。

    交易-销售

    2009上半年,本行继续贯彻落实高效营销的业务发展策略,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优化客户结构。同时本行按照立足本土市场、积极做市的策略,积极开展外汇交易、人民币债券交易,并发展理财业务。进一步强化“交易-销售”的经营模式,实现交易、销售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极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下,有效地巩固了客户基础,保障了中间业务的持续创利能力。

    外汇业务

    2009年上半年,面对国际贸易萎缩、国际外汇市场急剧动荡的严峻市场环境,本行外汇业务稳健经营,加强风险控制,并通过多种措施积极扩展客户基础。

    2009年上半年,本行结售汇市场份额3.74%,在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在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整体交易平淡的情况下,本行作为做市商,按交易量排名始终处于市场前列,保持了外汇业务领域的传统优势。

    本币债券和利率做市业务

    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和趋势,本行进一步加强本币债券做市和利率衍生品做市业务,积极持续地为市场提供交易流动性,债券做市业务排名位于同业前列,利率衍生品做市业务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树立了本行良好的做市商形象。

    2009年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逐步转暖,人民币利率市场收益率逐渐回升。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本行及时调整本币债券及衍生品业务交易策略,以严控风险为前提把握市场阶段性交易机会,在不利的债券市场中为本行创造了良好的交易业务收入。

    理财及衍生产品交易业务

    本行上半年推出的黄金挂钩结构性理财产品销量方面取得了突破,部分产品销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本行上半年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理财产品,市场表现较为稳健。同时本行积极管理现存QDII理财产品,今年以来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升,在同业中表现突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09年上半年,本行坚持以稳健的原则推进衍生产品业务,以标准化的简单产品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交易量和利润较去年同期有大幅上升。同时严控代客衍生产品业务的风险,有效维护了客户和银行的利益。

    资产管理

    2009年上半年,由于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出现复苏迹象,信用市场也大幅回暖,但经济和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在一季度触底后逐渐上升,债券市场出现较大跌幅。本行科学决策,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平衡,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本行对外币资产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在有目的地减持风险较高资产的同时,提高政府债券等低风险债券的投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资产的抗风险能力。2009年下半年本行将继续关注市场变化,保持较短久期,适度调整行业分布。

    本行人民币投资账户投资规模在2009年上半年有所增加,通过采取稳健的投资策略,减小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5.3.4 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中信集团旗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子公司,且诸多子公司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本行通过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正逐步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加快国际化步伐

    2009年上半年,本行2008年度股东年会批准本行收购中信集团控股子公司中信国金70.32%的权益。本次收购完成后,将有利于本行整合境内外金融资源,发挥中信国金和本行的协同效应,提高本行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股东价值。目前,该收购正向监管机构报批。

    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通过金融产品交叉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 承销中期票据:本行与中信证券联合为企业主承销发行了总额为78亿元人民币的中期票据。

    —— 发行对公信托理财产品:本行与中信信托联合发行多期专项投资于优质债券、信托股权以及货币市场工具的对公信托理财计划9亿元人民币,为本行高端战略客户提供综合投融资服务。

    广泛开展客户资源共享

    本行与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金通证券、中信万通证券4家证券公司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合作,带来了大量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

    —— 机构客户:来自中信集团旗下证券公司的机构客户共4,296户,证券公司在本行开立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汇总账户日均余额 41.24亿元人民币,存管手续费收入177.62万元人民币。

    —— 个人客户:本行来自中信集团旗下证券公司的第三方存管个人客户新增2.13万人。

    开展交叉设计和交叉销售

    —— 合作开发销售理财产品:本行继续加强与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信托、华夏基金、信诚基金、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信诚保险等公司的产品研发合作,2009 年上半年与中信旗下金融子公司合作发行理财产品47 支,实现销售额153.66亿元人民币。

    —— 发挥托管业务平台优势:本行在托管产品开发、产业(创投)基金业务平台搭建、托管业务资源整合以及托管市场开拓等方面,与集团旗下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资本、中信锦绣资本、华夏基金、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以及振华国际财务等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发挥各自领域资源优势,共同推动业务发展。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信集团各子公司在本行托管规模达399.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23%。

    5.3.5 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2009年上半年,本行与战略投资者BBVA银行进一步推进了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私人银行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双方高层通过战略合作委员会定期会晤,保持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共同推进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5.3.6 分销渠道

    分支机构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机构网点总数已达565家,其中一级分行30家,二级分行23家,支行511家,财务公司1家。

    自助服务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拥有880家自助银行和3,032台自助设备(指取款机、存款机和存取款一体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54%和8.79%。

    手机银行

    为拓宽零售银行业务渠道,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本行于年初成功上线了手机银行1.0版,通过手机即可办理查询、转账、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业务,标志着本行在电子银行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网上银行

    2009年上半年,本行新增公司网银账户12,396个;实现交易量26,029亿元人民币;账户替代率19.44%,比上年末提高2.84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个人网银证书用户达到了146.26万,比上年末增长35.89%;个人网银交易量达774.82亿元人民币,为去年同期的3.12倍。

    电话银行

    本行通过全国统一的电话银行服务热线95558为客户提供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报告期,本行电话银行系统进一步拓展了在线交易功能、外呼营销功能和内部管理功能。通过同贵宾理财、网上银行、个人贷款、借记卡等各项业务的整合,建立了集中经营客户的平台。本行还通过10105558贵宾服务专线面向本行管理资产总值超过50万元的贵宾客户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和主动关怀,包括贵宾登机、汽车救援、高尔夫预约、医疗绿色通道等。丰富了集中运营职能,开展了速汇金授权、晒卡相片集中审核等业务。

    5.3.7 信息技术

    2009年上半年,本行继续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力度;持续推进信息技术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不断增强信息科技风险管控能力;启动中长期IT规划和信息安全规划工作,以促进IT持续支持业务发展的需要。

    5.4 风险管理

    5.4.1 信用风险管理

    5.4.1.1 公司贷款风险管理

    为应对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保增长、扩内需的4万亿巨额投资计划,要求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针对年初高度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本行围绕“保利润、控风险、促发展” 的经营目标,确定了“确保质量,突出效益,调整结构,稳健发展”的授信工作基本方针,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适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在优选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先期投放贷款,支持经济发展,保证经营计划的全面完成。

    —— 优化贷款投放结构。

    —— 提高审贷工作质量和对优质客户的服务效率。

    —— 积极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

    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2009年上半年,面对我国沿海地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状况,本行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小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 总行成立了小企业金融中心,并在中心下设立风险控制部,专司对全行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的监控。

    —— 小企业授信重点投放于经济较为发达、小企业活跃、社会诚信度高、分行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

    —— 把好企业准入关,贷款主要投向优质成长型小企业,如为具有较强内外贸易自偿性现金流、为发展良好的龙头企业做配套、有核心技术优势的稳健型小企业,以及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小企业等。

    —— 小企业贷款一般要求提供抵、质押物或担保,通过与当地担保公司合作,以及采取企业联保等方式控制风险。

    —— 注重非财务指标和面谈制度,通过了解企业纳税情况、用电、用水情况等非财务信息,全面掌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于在本行首次申请授信的客户,要求行内营销部门负责人必须与企业负责人面谈,以客观掌握企业信息。

    —— 增加贷后检查频率。本行对小企业贷款实施更加频繁的贷后检查,对发生一些不良信号的企业,将启动预警处理程序。

    —— 每年对小企业客户群进行评价,明确退出客户名单,制定退出计划,通过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小企业客户结构。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

    2009年上半年,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本行高度重视个人贷款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完善个人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加大了零售贷款的质量监测和不良贷款清收力度。

    —— 明确了零售银行部作为个人贷款风险政策执行和运营管理部门、以分行个人贷款中心为核心的运行管理组织架构,进一步统一和完善全行个贷风险管理体系。

    —— 定期通报全行个人贷款资产质量,督促分行加强个人贷款资产质量工作。

    —— 重点关注不良贷款增加的分行,由总、分行共同制定清收方案。

    信用卡业务

    2009年上半年,本行信用卡中心针对风险成因,以加强全流程风险控制为核心,以客户结构优化和信贷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主动防守,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变化。

    —— 推动销售模式战略转型,积极开拓数据库营销等低风险、低成本营销渠道,引入优质目标客户。

    —— 加快客户结构优化,以引入中高端客户为目标,从准入政策和初始信用额度两方面进行重点调整,实施审慎的客户引入政策,并推出一系列优质引入专案,提升中高端客户比例。2009年以来,新引入中高端客户占比大幅上升,申请评分分数稳步提升。

    —— 在催收管理上,成立资产管理中心,专司资产催收管理,并实施了落地催收策略,在全国各分中心建立了地区风险管理和催收团队。

    —— 开展存量客户风险治理,对套现客户,开展套现风险专项治理。2009年以来套现客户占比逐步下降,正常分期类贷款、普通交易类贷款占比稳步上升。

    —— 以打击伪冒申请为重点,建立从销售前端、信贷审批到后端欺诈调查为主线的全过程欺诈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全流程风险管理。2009年上半年新发卡客户疑似欺诈比率逐步下降。

    —— 积极开发行为评分、收益评分和催收评分等多种风险量化技术,开发计算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贷款违约率(PD)、贷款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暴露(EAD)等风险管理指标,进一步提升风险量化技术。

    资金业务风险管理

    —— 审慎开展有价证券投资业务和代客业务。在本币债券投资方面,本行以符合本行授信政策的行业内优质企业为重点信用投资对象;外币债券投资方面,本行加强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审慎选择投资对象;在代客业务方面,本行秉承严格控制风险的原则,以信用评级较高的优质企业作为重点目标客户,并加强客户适用度分析。

    —— 由总行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确定年度授信政策,并建立由交易人员,策略分析师,风险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投资磋商小组,选择交易对象和投资对象,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投资决策机制。同时,本行实行后评估制度,定期对投资决策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和改进。

    —— 进一步加强了市场情况的监控,报告机制和应急机制。

    贷款监测及贷后管理

    2009年上半年,信贷管理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超乎寻常。一方面,为“保利润、促增长”,全行信贷业务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振兴过程中健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为“控风险”,全行要及时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危机的冲击,化解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本行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 坚持落实授信条件后放款,加大对抵押登记、核保、印鉴核对等关键环节的把关审核,通过强化放款条件落实和核保工作,有效防范和堵截授信风险。

    ——持续强化风险预警工作,提高发现和化解风险能力

    —— 制定2009年全行资产质量控制计划,引导和鼓励分行控制和清收不良贷款,并对分行信贷资产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对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贷款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

    —— 推进各项信贷检查及其整改工作。

    ——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到期回收预案及其到期管理工作。

    —— 进一步提高完善本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和体系,将原五级分类5个级次细分为11级。

    ——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和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开发和上线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启动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强化征信系统建设,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加强对集团客户和关联企业的管理。

    5.4.1.2 信用风险分析

    贷款分布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达9,887.48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12月31日的6,649.24亿元人民币增加3,238.24亿元人民币,增长48.7% 。

    按地区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长江三角洲285,87828.9205,67031.080,20839.0
    环渤海地区(注)308,18831.2188,30828.3119,88063.7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38,40914.0100,36615.138,04337.9
    中部地区121,93912.374,56611.247,37363.5
    西部地区98,64910.072,06810.826,58136.9
    东北地区35,2713.623,5363.511,73549.9
    香港4140.04100.141.0
    客户贷款合计988,748100.0664,924100.0323,82448.7

    注:包括总部。

    本行不断优化信贷资产区域结构,各区域贷款协调增长。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行贷款余额9887.4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3238.24亿元人民币,增长48.7%。本集团贷款投放一贯倾斜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及珠江三角洲。截至2009年6月30日及2008年12月31日,本集团对这三大区域贷款总额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4.1%和74.4%。2009年上半年贷款投放量较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98.80亿元和802.08亿元。

    按产品划分的贷款集中度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公司贷款702,11771.0533,62280.3168,49531.6
    个人贷款98,0499.987,76313.210,28611.7
    票据贴现188,58219.143,5396.5145,043333.1
    客户贷款及垫款合计988,748100.0664,924100.0323,82448.7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集团公司贷款余额达7,021.1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1,684.95亿元人民币,增长31.6%;个人贷款余额达980.4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102.86亿元人民币,增长11.7%;票据贴现达1,885.8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加1,450.43亿元人民币,增长333.1%。

    个人贷款结构

    2009年上半年,本集团积极开展个人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2.7%和2.5%。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信用卡贷款11,41611.611,14112.72752.5
    住房按揭贷款75,74377.367,23076.68,51312.7
    其他10,89011.19,39210.71,49815.9
    个人类贷款合计98,049100.087,763100.010,28611.7

    按行业划分的公司贷款集中度

    2009年上半年,本行积极支持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从严控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投放。同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本行加大对制造业细分及其管理力度,加强对产能过剩、潜在过剩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行业的风险监控,有效控制行业风险。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制造业200,77628.6163,16430.637,61223.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4,58312.062,93811.821,64534.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9,3599.957,19910.712,16021.3
    房地产开发业41,3165.942,2257.9(909)(2.2)
    批发和零售业65,9469.448,8559.217,09135.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5,4189.336,5926.928,82678.8
    租赁和商业服务38,5495.531,3965.97,15322.8
    建筑业33,0884.723,7394.49,34939.4
    公共及社会机构44,8436.422,0044.122,839103.8
    金融业5,0700.72,3280.42,742117.8
    其他客户53,1697.643,1828.19,98723.1
    公司贷款合计702,117100.0533,622100.0168,49531.6

    截至2009年6月30日和2008年12月31日,本集团贷款发放最多的前五大行业的贷款总额占公司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9.2%和70.2%。从增量结构看,报告期内贷款增加最多的五个行业是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及社会机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76.12亿元、288.26亿元、228.39亿元、216.45亿元和170.91亿元。

    按货币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人民币961,21897.2647,27997.3313,93948.5
    外币27,5302.817,6452.79,88556.0
    合计988,748100.0664,924100.0323,82448.7

    按担保方式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为积极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2009年上半年本集团继续坚持“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客户战略,加大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信用贷款占比27.5%,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担保方式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信用贷款271,45027.5190,83528.780,61542.2
    保证贷款235,61623.8191,21428.844,40223.2
    抵押贷款233,72923.6178,18526.855,54431.2
    质押贷款59,3716.061,1519.2(1,780)(2.9)
    小 计800,16680.9621,38593.5178,78128.8
    票据贴现188,58219.143,5396.5145,043333.1
    合 计988,748100.0664,924100.0323,82448.7

    贷款到期情况

    下表列示了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集团按剩余期限划分的贷款产品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1年内

    到期

    1-5年

    到期

    5年以

    上到期

    实时偿还

    (1)

    无期限

    (2)

    总计
    公司贷款496,308136,42159,0318189,539702,117
    票据贴现188,540---42188,582
    个人贷款22,50122,28449,9881,3271,94998,049
    客户贷款合计707,349158,705109,0192,14511,530988,748

    注:(1)包括本金全部或部分逾期30天(含)以内未付的贷款。

    (2)包括全部不良贷款和本金全部或部分逾期30天以上未付的贷款,或利息已逾期 90 天以上但本金尚未到期的贷款。

    贷款客户集中度

    本集团注意对贷款客户的集中风险控制。目前,本集团符合有关借款人集中度的有关监管要求。本集团将单一借款人定义为明确的法律实体。因此,一名借款人可能是另一名借款人的关联方。

     监管标准2009年

    6月30日

    2008年

    6月30日

    2008年

    12月31日

    2007年

    12月31日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104.192.924.213.41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5028.6921.9323.9525.03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
     行业金额占贷款总额

    百分比

    占监管资本

    百分比

    借款人A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4,7670.484.19 
    借款人B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7000.484.13 
    借款人C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4,3900.443.86 
    借款人D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170.322.74 
    借款人E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0000.302.64 
    借款人F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9500.302.59 
    借款人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400.272.32 
    借款人H房地产开发业2,5000.252.20 
    借款人I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3000.232.02 
    借款人J制造业2,2800.232.00 
    合  计32,6443.3028.69 

    本行重点围绕扩大内需,坚持“优质行业、优质企业,主流市场、主流客户”的客户战略,适度加大对大型优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优质大型客户的支持力度,本行最大十家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为326.4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占监管资本的比例比上年末增加4.74个百分点。

    5.4.1.3 贷款质量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本集团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衡量及管理本集团授信资产的质量。《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授信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

    2009年上半年,本集团继续执行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的集中化管理,由总行统一监督管理,一级分行集中审核认定贷款风险分类。对授信资产进行分类时,本集团充分考虑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各项因素,按照“资产回收的可能性和损失的程度”这一核心标准进行判断,经过分行授信主办部门贷后检查提出初步意见、分行信贷管理部门初步认定、分行风险主管审定和总行最终认定环节,认定贷款分类级别。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贷款分类实施动态调整。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集团按照监管分类标准确认的不良贷款总额97.9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7.46亿元人民币;本集团不良贷款比率0.99%, 较上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正常968,46197.9641,46396.4326,99851.0
    关注10,4951.114,4152.2(3,920)(27.2)
    次级1,5260.21,0010.252552.4
    可疑6,3770.66,9481.0(571)(8.2)
    损失1,8890.21,0970.279272.2
    客户贷款合计988,748100.0664,924100.0323,82448.7
    正常贷款978,95699.01655,87898.64323,07849.3
    不良贷款9,7920.999,0461.367468.2

    贷款迁徙情况

    下表列示了所示期间本集团客户贷款及垫款五级分类迁徙情况。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
     期末期末期末
    正常类迁徙率(%)0.441.421.20
    关注类迁徙率(%)4.676.946.12
    次级类迁徙率(%)14.7839.0354.04
    可疑类迁徙率(%)7.9519.285.86
    正常贷款迁徙至不良贷款迁徙率(%)0.220.360.28

    贷款逾期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即期贷款975,56298.7651,73698.0323,82649.7
    贷款逾期(1):      
    1-90天4,0590.45,6280.8(1,569)(27.9)
    91-180 天1,8300.21,2380.259247.8
    181天或以上7,2970.76,3221.097515.4
    小计13,1861.313,1882.0(2)0
    客户贷款合计988,748100.0664,924100.0323,82448.7
    逾期91天或以上的贷款9,1270.97,5601.21,56720.7
    重组贷款(2)4,9100.55,3650.8(455)(8.5)

    注:(1)逾期贷款是指本金或利息已逾期一天或以上的贷款。

    (2)重组贷款是原已逾期或发生减值但相关条款已重新商定过的贷款及垫款。

    按客户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不良率(%)余额占比(%)不良率(%)增减额增幅(%)
    公司贷款8,62088.01.238,32692.01.562943.5
    个人贷款1,13011.61.157208.00.8241056.9
    票据贴现420.40.02---42 
    合 计9,792100.00.999,046100.01.367468.2

    个人类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信用卡贷款65558.029841.4357119.8
    住房贷款23821.018726.05127.3
    其他23721.023532.620.9
    个人类贷款合计1,130100.0720100.041056.9

    按地理区域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金额占比(%)不良率(%)金额占比(%)不良率(%)增减额增幅(%)
    长江三角洲2,58526.40.902,22724.61.0835816.1
    环渤海地区(注)3,95440.41.283,51938.91.8743512.4
    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1,36814.00.991,37215.21.37(4)(0.3)
    中部地区6086.20.506246.90.84(16)(2.6)
    西部地区7978.10.818709.61.21(73)(8.4)
    东北地区4804.91.364344.81.844610.6
    香港------- 
    合计9,792100.00.999,046100.01.367468.2

    注:包括总部。

    按行业划分的公司类不良贷款的分布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金额占比(%)不良率(%)金额占比(%)不良率(%)增减额增幅

    (%)

    制造业4,52152.42.254,30051.52.642215.1
    批发和零售业1,42116.52.151,26615.22.5915512.2
    房地产开发业6637.71.607218.71.71(58)(8.0)
    租赁和商业服务3674.30.953724.51.18(5)(1.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342.70.342793.40.49(45)(16.1)
    金融业1912.23.772573.111.04(66)(25.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01.40.141221.50.19(2)(1.6)
    建筑业1071.20.32931.10.391415.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0.20.02180.20.05(3)(16.7)
    公共及社会机构------- 
    其他客户98111.41.8589810.82.08839.2
    不良贷款合计8,620100.01.238,326100.01.562943.5

    5.4.1.4 贷款减值损失准备分析

    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的变化

    本集团按照审慎、真实的原则,及时、足额地计提贷款减值损失准备。贷款减值损失准备包括两部分,即按单项方式评估的准备和按组合方式评估的准备。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集团贷款减值损失准备余额由上年末的135.72亿元人民币上升至146.93亿元人民币, 增加11.21亿元人民币,主要是计提贷款减值损失准备所致。

    截至2009年6月30日,本集团减值损失准备总额对不良贷款总额和客户贷款总额的覆盖率分别为150.05%和1.49%。

    下表列示了所示期间本集团客户贷款及垫款减值损失准备的变动情况。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上半年2008年
    期初余额13,5729,342
    本年计提(1)1,1765,379
    折现回拨(2)(58)(160)
    转出(3)-(72)
    核销(14)(931)
    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贷款及垫款1714
    期末余额14,69313,572

    注:(1) 等于在本集团合并损益表中确认为本集团计提的减值损失准备支出净额。

    (2) 等于已减值贷款现值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增加金额,本集团确认为利息收入。

    (3) 包括贷款资产转为抵债资产而释放的减值损失准备。

    按客户类型划分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拨备覆盖率(%)余额占比(%)拨备覆盖率(%)增减额增幅(%)
    公司贷款13,44391.5155.9512,66993.3152.157746.1
    个人贷款1,2148.3107.438426.2116.9837244.2
    票据贴现360.285.71610.5 (25)(41.0)
    合 计14,693100.0150.0513,572100.0150.031,1218.3

    按评估方式划分的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009年6月30日2008年12月31日比上年末
     余额占比(%)余额占比(%)增减额增幅(%)
    单项方式确认减值贷款减值损失准备6,38243.46,49047.8(108)(1.7)
    组合方式确认减值贷款减值损失准备8866.05203.836670.4
    组合方式确认非减值贷款减值损失准备7,42550.66,56248.486313.2
    合计14,693100.013,572100.01,1218.3

    5.4.2 市场风险管理

    在管理市场风险时,本行采用严格的授权限额管理制度,将潜在的市场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以保证本行收益的稳定性。本行市场风险委员会负责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及流程,批准新产品和风险限额。总行计划财务部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资金资本市场部负责执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流程,确保风险水平在市场风险委员会设定额度内。

    5.4.2.1 利率风险管理

    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风险,本行主要通过缺口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根据缺口现状,调整重定价频率和设定公司类存款的期限档次,以降低重定价期限的不匹配。

    对于金融工具的利率风险,本行采用久期分析、敏感度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等方法进行计量和控制,并设定敏感度、久期、敞口等风险限额。2009年上半年,本行密切关注利率走势变化,通过实施资金转移定价(FTP)集中管理利率风险,适时调整重定价周期,同时优化投资业务限额管理和市场风险委员会运作机制,积极控制投资业务利率风险。

    利率缺口分析: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不计息3个月内3个月-1年1-5年5年以上合计
    总资产24,724709,220569,23477,54220,7571,401,477
    总负债27,105975,244251,39139,0419,6331,302,414
    利率缺口(2,381)(266,024)317,84338,50111,12499,063

    5.4.2.2 汇率风险管理

    针对外币资本金的汇率风险,本行建立资本金保值策略专项组合,通过提高外币资金运用水平,对外币资本金保值增值等方式弥补可能的汇兑损失。

    针对外汇交易业务的汇率风险,本行审慎开展外汇交易业务,分行外汇头寸均平盘集中至总行,由总行资金资本市场部集中管理,通过在市场上平盘或套期保值等方式,将汇率风险敞口控制在市场风险委员会设定的限额之内。

    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维持区间窄幅波动,本行汇率风险敞口始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外汇敞口分析: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项目 美元 其他 合计
    表内净头寸 26,305 286 26,591
    表外净头寸 (24,501) 1,720 (22,781)
    合计 1,804 2,006 3,810

    5.4.3 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行流动性风险主要源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客户提前或集中提款,为贷款、交易、投资等提供资金等经营活动。

    本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遵循既定资产负债目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及时履行本行支付义务,满足业务需要。

    截至2009年6月末,本行3个月内流动性缺口为负,其余期限为正。本行在活期存款和及时到期的定期存款占比较高,造成该期限档次呈现负缺口。本行流动性缺口状况如下: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即期偿还3个月内3 个月至 1年1至 5年5年以上无期限合 计
    2009年6月30日(511,514)(94,300)243,091198,638129,718133,43099,063

    5.4.4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

    5.4.4.1 内部控制

    本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行的资产结构、经营方式和业务特点,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机构为主体的组织架构和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体系,由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基本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执行;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履行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应职责,并由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报告期内,本行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要求,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为外部咨询机构,组建专职项目团队,积极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

    5.4.4.2 内部审计

    本行内部审计履行对全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评价职责,同时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本行审计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管理。本行以防范案件和操作风险为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深入落实整改,创新审计手段,有效加强内部审计的履职能力,持续提升审计的质量和价值。

    报告期间,本行组织开展了覆盖所有一级分行的财务收支专项大检查、票据及信贷业务大检查、柜台操作风险飞行审计[②],并狠抓整改落实,积极组织国家审计署全行审计的整改落实工作,整改率达到了100%,上年度国家审计发现的所有违规贷款已经收回或纠正。

    5.4.4.3 合规管理

    本行通过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积极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依法合规经营提供保障。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 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构建总行、分支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 制定《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规政策》、《中信银行合规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全行合规风险管理。

    —— 启动合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为合规风险管理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 开展总行层面规章制度梳理工作,以提高各项业务规章制度的合规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章制度符合经营管理、业务发展、依法合规经营的需要。

    —— 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外部法律法规变化,对新业务、新产品、各项业务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等进行合规性审核,防范违规风险。

    —— 开展合规培训,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树立诚信、正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价值观。

    5.4.4.4 操作风险

    本行全面贯彻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有关要求,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立了操作风险管理部,行使全行操作风险管理、协调职能,增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组建操作风险管理专业团队、全面识别操作风险点、积极探索管理手段。

    报告期内,本行组织开展了“防案件、防操作风险、保平安,百日风险大排查”活动,累计排查业务400万笔,金额14万亿元;各业务条线制定了规章制度40余项,为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在全行推广运行账务集中系统,提升了会计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内外部未发生案件和重大操作风险事故。

    5.4.4.5 反洗钱

    2009年上半年,本行根据《反洗钱法》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主要措施如下:

    —— 继续优化反洗钱系统,落实了监管部门提出的跨币种转账交易及对手信息填报等要求,同时定期对系统功能进行评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 认真落实监管部门要求,做好客户风险等级分类工作,按照客户的特点或者账户的属性,考虑地域、业务、行业、客户是否为外国政要等因素,划分风险等级;同时在持续关注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风险等级。

    —— 加强对员工反洗钱培训工作,总、分行采用多种形式对反洗钱内控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以及监管部门下发的相关规定进行培训,进一步增强员工反洗钱工作意识,提高员工的反洗钱岗位技能。

    —— 认真落实反洗钱的监测、判断、记录、分析和报告制度,密切注意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可疑支付交易的资金流向和用途。

    5.4.5 资本管理

    本行资本管理的目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刻都符合监管当局要求;保持雄厚的资本基础,根据资本确立资产增长计划,实现风险、收益、业务发展的平衡;追求风险可控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行的资本管理策略是:(1)定期监测并制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目标,保持风险资产合理增长;(2)采取有效措施突出资本约束机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在全行推行以“经济利润”和“风险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经济资本内部配置体系,实现经济资本在全行各机构、各产品之间的优化配置,持续稳定地实现资本回报最大化目标。(3)合理运用各类资本工具,优化资本总量和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同时,为保障上述策略的完整实现,本行正加快推进风险计量技术的开发,稳步拓展资本管理在产品定价、绩效考核、经营计划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切实增强经济资本对全行业务的导向作用。

    5.4.6 投资情况

    2007年4月27日,本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23.02亿股,每股发行价人民币5.80元;H股56.18亿股,每股发行价港元5.86元;经汇率调整,A股和H股的发行价格一致。A股与H股合计共筹集资金(扣除上市发行费)约448.36亿元人民币。报告期末,本行所有募集资金按照中国银监会和中国证监会的批复,全部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提高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和抗风险能力。

    本行无非募集资金投资的重大项目。

    5.5 展望

    报告期末,本行年初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 本外币客户存款全年目标10,960亿元人民币左右,现完成11,733.47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计划的107.06%;

    —— 本外币各项贷款全年目标7,850亿元人民币左右,现完成9,887.48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计划的125.96%。

    (下转C14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