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指的大幅下跌,市场对于新股发行打压市场的担忧又起,而从发审委的会议安排看,新股审核的速度并没有因股市的回落而放缓,相反,近期进入发审的大盘新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除了周五获批的北车股份外,下周中冶也将上会,此外,大量红筹股公司也纷纷表示希望回归A股市场。从历史看,股指下跌之后大盘股减少乃至停止发行已成惯例,似乎这种做法才是维护市场稳定的表现,但假若换个角度看待大盘股的发行,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从市场本身的运行而言,直观的看待单个股票在上市前后造成的市场供需变化,毫无疑问,大盘股的发行上市会影响到市场的供给,从而对股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此前每当股指深幅下挫,管理层力图维护市场稳定时,大盘股的发行就减少乃至停滞的主要因素。而当股指大幅上升时,加大大盘股的发行力度,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降温之举,也成为一种调控股指的手段,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其本身所应带给投资者的回报因素。
从市场的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其实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以新股的发行机制而言,由于其定价参照二级市场同类个股的市盈率水平,在市场过热的时候发行大盘股,其最终确定的市盈率倍数往往相对较高,与此同时,由于市场过热通常处于一轮经济周期的近乎于顶部时段,其表观的每股盈利也会位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两者综合作用就会使发行定价远远脱离于其本身应有的价值中枢,加上中国股市的炒新热潮,新股上市后的二级市场定价更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由此出现的价值回归效应将会造成股指的失真,并且严重的影响市场的稳定运行。中国石油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虽然公司质地优良,但其16.7元的发行价格已经偏离了其自身的价值,而由于市场的狂热,上市时48.6元的定价更是成为不少投资者难以磨灭的心中之痛,此后其股价的一路下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股指的下跌幅度远超应有水平,而即便是股指反弹到3500点一线之时,其最高价仍未能突破发行价格。相反,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停止发行大盘股,虽然短期看的确是有助于稳定市场,但长期看却恰恰使投资者丧失了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买入并持有的机会,同样不利于市场的发展,试想中国石油如果能在2000点一线发行,市场短期虽然可能有所波动,但长期的走势也许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虽说公司也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选择一个合理的上市时机,以使自己的发行股价能够反映出自身的价值,但人为的在股指高位区域加大,在股指低位区域减少大盘股的发行力度,无疑是剥夺了公司在合理价位发行股票的权利,也并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
因此,在股指下跌的时候发行大盘新股,对投资者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特别是在目前这样一个宏观经济周期正处于从底部逐步上升过程,公司的盈利水平正在逐步恢复的时间段,大盘股的发行价格相对会比较合理,也具备了长期投资的价值。相比股指在5000-6000点之时,在3000点之下加大大盘股的发行力度,将会有助于股指未来的长期向好。
笔者以为在中国经济长期向上发展的大背景下,投资者无需过分担心大盘股发行所带来的资金分流,只要其发行价格合理,在股指低位时发行上市的大盘股正为市场提供了极好的长期投资的标的,也更能使投资者真正的获得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丰厚收益。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