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圆桌
  • 8:信息披露
  • 9:半年报特刊
  • 10:半年报特刊
  • 11:半年报特刊
  • 12:半年报特刊
  • 13:上市公司
  • 14:产业·公司
  • 15:半年报数据
  • 16:半年报数据
  • 17:半年报数据
  • 18:半年报数据
  • 19:半年报数据
  • 20:半年报数据
  • 21:半年报数据
  • 22:半年报数据
  • 23:半年报数据
  • 24:半年报数据
  • 25:半年报数据
  • 26:半年报数据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聚焦半年报
  • B4:基金·聚焦半年报
  • B5:基金 聚焦半年报
  • B6:基金 聚焦半年报
  • B7:基金·基金投资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投资基金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8 3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不可不知的基金成本
    财富背后的逻辑
    基金公司机构业务
    探索中起航
    看不清楚的时候请选择等待
    嫁个有钱人不如理好财
    静观大盘指数起伏
    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率先亮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者不可不知的基金成本
    2009年08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
      

      导语

      金融市场有成本,任何浸淫市场多年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个道理。基金投资的三个基本维度是业绩、风险与成本。业绩与风险我们常常无法把握,但成本却可以自己主宰。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投资的成本主要体现在销售费、管理费和交易费用三方面,涉及渠道(经纪人)、基金公司和券商。投资者不妨刨根问底,追究一下我们支付的成本是否获得相应的服务。

      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

      为基金销售和资产保持而支付给渠道的费用

      基于基金销售的考虑,国内的公募基金均为收费基金。

      首先,购买基金的前端销售费用,这一项是从投资者支付的净投资额中扣除的佣金,用于支付销售基金的中介机构。佣金的多少通常随着投资额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参考的是基金申购费比率结构。通常投资者的交易量越大,可能获得的佣金折扣就越多。从不同的渠道购买,佣金的折扣不尽相同。银行的费用往往最高,在基金公司网站购买的费用最低,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服务上的差异。通过银行的渠道,投资者仿佛置身于基金超市中,可以选择不同基金公司的产品,同时也可以获得银行理财经理的投资建议,这也是我们因此而支付更多费用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公司网站购买,投资者只能购买单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但却无法获取更多的理财建议。

      其次,持续支付的基于资产管理规模的销售费用(美国的共同基金称之为12b-1费用)。这部分费用目前主要在固定收益类基金范围中征收(包括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大部分是分配给销售基金的渠道。与美国共同基金不同的是,免佣基金逐渐成为基金市场销售的主流。真正的免佣基金不仅不会征收12b-1费用,与购买基金有关的费用也同样不用支付,而这一类基金常常是通过大型基金公司直销渠道来进行销售的。

      最后,基于赎回支付的销售费用,这笔费用称为递延费用,也叫后端申购费,这是对基金渠道提前垫支佣金的一种补偿,而大部分基金的后端申购费用往往比前端申购费用高。与此同时,投资者还需要支付赎回费,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赎回费仅仅用来补偿基金由于赎回而产生的成本。在国内的公募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常常占有一定的比重,由于其对市场的波动有一定的预判,常常在市场大起大落时发生集体性赎回或申购事件,基金经理为此而支付的大笔交易费用却需要由所有持有人共同承担。因此,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给资金量较小的中小投资者带来的利益损害,基金应该提高大资金量快进快出的成本。理论上赎回费不是销售费用,不会成为任何人的资金,应该作为基金本身的资产。但在实际中,公募基金规定赎回费的大部分用作手续费,而其中也有部分支付给了销售渠道。

      

      为基金投资运作而支付给基金公司的费用

      管理费是对基金公司帮助投资者打理资金服务的支付。基金管理包括前台和后台的业务,两者密不可分。其中,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以及交易员执行交易指令是前台最重要的环节,他们的实力直接决定了基金的业绩表现。此外,会计、数据管理、合规监督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等后台服务也是基金正常运作的保障。国内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差异主要体现在基金的类型与投资策略的差异上。

      整体来看,收益风险级别越高的基金管理费率越高,如权益类基金要高于固定收益类基金。实施积极管理的基金要高于被动投资的基金,即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往往是最低的。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基金也存在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年度的运作费用降低。因此,我们看到美国共同基金的管理费率也存在费率结构,且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管理费率会进一步降低。

      

      为基金买卖股票或债券而支付给券商的交易佣金

      前两项费用相对透明,投资者可以从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寻找答案。但基金自身的交易费用只在基金的半年报或年报中有所披露,投资者还需要仔细留意该项费用。我们倡导投资者关注低费用率的基金,避免频繁做交易或是波段的基金。一方面是频繁做波段的基金经理其价值投资理念值得质疑,另一方面做波段的成功率很低,但持有人却要为此支付更多的交易费用。此外,不排除基金公司与券商之间的软元协议,通过做多交易量来获取券商的研究报告或是相关服务。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软元的支付已经合法化,基金在其招募说明书中也有明确的信息披露,即经纪商服务分配及其他惯例。在国内公募基金的半年报及年报中也披露了不同券商的交易佣金,但软元协议仍然是公募行业的一块灰色地带。较高的交易费用率短期内可能改善了业绩,但这种所谓的短期效应并不具备持续性,关键是损害了持有人的长期收益。

      结语

      了解各项费用的始末,有助于我们明白每一项成本付出。虽然招募说明书中展示的基金费率差异较小,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各个基金之间的实际运作成本差别非常大。我们无法控制基金未来的表现,但控制成本至少提高了基金的总收益优势,回避了可能隐含的额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