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要闻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圆桌
  • 8:信息披露
  • 9:半年报特刊
  • 10:半年报特刊
  • 11:半年报特刊
  • 12:半年报特刊
  • 13:上市公司
  • 14:产业·公司
  • 15:半年报数据
  • 16:半年报数据
  • 17:半年报数据
  • 18:半年报数据
  • 19:半年报数据
  • 20:半年报数据
  • 21:半年报数据
  • 22:半年报数据
  • 23:半年报数据
  • 24:半年报数据
  • 25:半年报数据
  • 26:半年报数据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股民学校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聚焦半年报
  • B4:基金·聚焦半年报
  • B5:基金 聚焦半年报
  • B6:基金 聚焦半年报
  • B7:基金·基金投资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投资基金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B13:基金·理柏排行榜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9 8 3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财经要闻
    财政政策下一步将主攻扩大消费
    工业增加值
    与企业利润为何背离
    企业家谈民间投资:政府放开准入 企业放宽眼界
    楼继伟:中投预期
    今年投资回报可观
    德银:美经济反弹将撬动中国出口回升
    日本“政权更迭”倒计时 经济欲搭新兴市场顺风车
    重庆投百亿
    打造“三基地四港区”
    上市公司业绩逐季回升(上接封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工业增加值与企业利润为何背离
    2009年08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永军
      工业增加值与企业利润这种相互背离的走势,进入2009年以来就一直存在。这种现象为何会出现呢?

      □ 张永军

      国家统计局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22个地区工业实现利润11107亿元,同比下降17.3%,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5%的同比增长速度相差约25个百分点。实际上,工业增加值与企业利润这种相互背离的走势,进入2009年以来就一直存在。这种现象为何会出现呢?

      工业增加值与企业利润变化呈现如此大的差异,首要原因是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工业增加值增速是用实际增长率,剔除了价格变化对工业增加值变化的影响,而企业销售收入、企业利润等效益指标计算的是用名义增长率。因此,在价格上涨比较快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增长往往要快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而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增长往往要慢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

      以今年前7个月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5%,以工业品出厂价格进行缩减来估算,如果不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长很可能还不到2%,与利润变化的差异就会明显缩小。

      工资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利润增长空间。在工业增加值中,主要包括工资、税收、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利润等。其中工资所占比例最高,根据历史数据估计,工业增加值中约40%是企业员工工资。在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由于工资刚性比较强,一般不会随着企业销售收入和工业品价格的下降而下降,在企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就会上升,从而对企业利润形成挤压。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2.9%,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略有增长,考虑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与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之间相差很小,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与上年同期也应该呈现大体持平略有增长的情况,据此估计,上半年城镇单位工资总额增长也应该在10%以上,尽管城镇单位覆盖范围要明显大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但从中可以推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增长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长率。

      如果这样的推论能够成立,考虑到工资总额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高,工资总额的规模要比企业利润总额高出数倍,工资增长明显快于工业增加值增长,对企业利润的挤压应该是比较明显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解释可能与很多人的感觉未必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用的数据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并不包括数量很多但产出规模较小的小型企业。

      税收和对企业征收的各种费用增长快于工业增加值名义值增长幅度,也对企业利润增长空间形成挤压。根据财政部的统计,1-7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6379.7亿元,同比下降4.7%,全国国有企业应交税金10571.6亿元,同比下降0.7%,全国国有企业已交税金11329.7亿元,同比下降1.7%。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7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根据以工业品出厂价格进行缩减来估算,如果不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长很可能下降2.6%左右。国有企业应交税金和已交税金下降幅度都小于营业收入和增加值降幅,相对而言,企业负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679亿元,同比下降0.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030亿元,同比增长35.6%,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高达30%以上,对企业的利润空间挤压也较为明显。

      再者,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长也对利润产生了挤压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月份管理费用增幅为6.1%,财务费用增幅为8.8%,都应该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名义增长率,也不利于企业利润实现增长。

      总之,工业增加值与企业利润出现相互背离的走势,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有较大影响,在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一些成本和费用仍然在上升,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扭转企业利润下降的状况,一方面需要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需求,通过扩大需求为企业扩大收入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需要落实好年初制定的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同时,企业也应该努力压缩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从多种途径压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