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09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A股的牛熊趋势不同,但是8-9月间的调整市却极其相似,同样是8月份跌势熊熊哀鸿遍野,令9月份A股面临背水一战。步入6月份之后的A股表现,与部分专业机构的判断滞后性密不可分,无论是上证综指迈上2800点之后的跑步入场,还是上涨综指跌穿3000点之后的恐慌离场,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令人再度回想起彼得林奇关于华尔街专业投资者滞后性的描述:“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用一种适当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专业投资者。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我们这些专业投资人的投资策略还是跟过去一模一样,丝毫没有改变。如此之多的投资者都在等着别人迈出第一步才敢出手,我将这种现象称为华尔街的滞后性。”
在彼得林奇亲历的华尔街体制下,只有在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一只股票适合于购买,并且许多著名的华尔街分析师将其列入推荐购买的股票名单之后,一只股票才有可能真正地吸引投资者们的目光,难道A股不也折射出同样的影子?上证综指迈上2800点之后的向上推手无疑就是金融、地产股,前者受益于上半年银行业超常规模的放贷速度,后者得益于房价的上扬,多数专业机构报告都聚焦在银行、地产股,但现在的感觉却有如鸡肋,近期以万科、招商地产、招行和武钢为代表的蓝筹股再融资方案连续出笼,这其中金融、地产股无疑就成了A股暴跌的加速器。
6月份之前银行、地产股仍不为市场看好,但至5月份持续递增的每月新增信贷数据令专业机构判断出现了180度的转。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银行股近期还“很差钱”,按相关规定,银行间交叉持有的次级债大概在2000亿元,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将使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约0.8个百分点,而资本充足率标准从8%提高至10%或12%对银行的影响将更大。
尽管我们可以用怀疑的眼光审视专业投资人,但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的关键时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经济更有可能在10月份前后率先确立复苏拐点,从资金释放的节奏上来看,9月份前三周释放的资金量最大,均在2600亿元之上,其中第三周最高达2850亿元。显然6-7月间A股持续走俏之时,央行“动态微调”是收缩银根,银监会监管是“温柔一刀”,而现在A股持续调整之际,央行“动态微调”已率先转向释放银根,9月份A股背水一战可期。因此,面对A股短期最后一跌投资者应该克服住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