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聚源数据与本报统计显示,8月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金额为1391亿元,较前月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不过与此同时,在IPO率先恢复后,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融资方式也相继重新启动,市场融资功能因此呈现全面恢复的状态。
据统计,8月市场直接融资总额为1390.97亿元,环比下降27%,较前两个月明显回落。其中股、债两部分的融资金额分别为409.72亿元和981.25亿元,环比降幅分别为45%和15%。
从数据上看,8月份权益类融资规模降幅较大,其中IPO融资金额较前一个月减少363.86亿元,降幅超过六成,这主要与发行新股中中小板个股居多有关。数据显示,8月共有14只新股首发,数量上远多于7月份的5只,同时也创出近15个月IPO数量的新高,但其中除了光大证券募资超过百亿,其他新股的募集资金都在10亿元以下。而在7月,仅中国建筑一只新股发行规模就达到501.6亿元。不过从权益类融资总体情况看,8月份超过400亿的融资规模仍然是自2008年6月以来的第二“天量”。
债权融资方面,公司债与短期融资券8月份的发行规模环比均略有增长,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的萎缩成为总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8月份中期票据共募集资金231.25亿元,环比下降49%。从近几个月的数据看,中期票据发行在经历今年上半年的高峰后,最近两个月呈现持续下滑的走势,8月份甚至不到上半年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滑落至今年3月以来的低谷。
尽管8月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随着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发行等融资方式相继“复活”,市场融资功能呈现全面恢复的状态。数据显示,8月份共有3家A股公司进行配股,募集资金共计15.55亿元,这也打破了自08年9月以来11个月的“配股荒”。同样是在8月,美的电器、新安股份率先公开增发,成为IPO重启后首批实现公开增发的公司。此外,长虹可转债、南航H股增发的成功实施均打破了相关融资渠道阶段性停滞的局面,使得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全面打开,融资手段重新丰富。
市场人士认为,投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最基本的功能,融资手段的全面恢复说明制度修订基本完备,为市场进一步发展打开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