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不会影响我国银行业2009年报表
全球会计准则调整更注重“未来风险”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陈羽
建立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是此次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呼声最高的急需改变的金融准则之一。德勤中国全球金融行业联系领导合伙人刘明华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会计准则在合并报表、分类及计量、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计量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讨论和征求意见,然而形成新准则尚需时日,暂不会对我国银行业2009年报表形成影响。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快了国际准则的制定进程,发布了若干重要项目的征求意见稿或讨论稿,包括《财务报表列报 的初步观点》(讨论稿)、《客户合同收入确认的初步观点》(讨论稿)、《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等。
在今年6月下旬,中国财政部也向国内各有关单位发文,就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对上述各项征求意见稿和讨论稿征询意见。
就此对国内银行业绩报表的影响,刘明华表示,预计新准则的形成尚需时间,这些并不会立刻反映到中国银行业2009年报表中来。但她预计,未来2-3年内,受会计准则调整影响,预计国内银行可能在减值模型、预期损失、动态损失准备金等计量方式方面调整较大。
比如,动态损失准备金是前瞻性方法,纳入了对未来经济周期的预测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周期波动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平滑银行扣除准备今后的净利润,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而现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后顾的方法,通常会通过银行资本金作用于银行信贷活动,从而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它针对已经或明显将要发生的损失计提损失准备、提取比例的差异反映损失程度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利润和清偿能力。
就中国银行业将面临的挑战,刘明华认为,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存款资金来源、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内容。此外,中国银行业已经开始通过学习、反思国外同行的经验教训来提升自身经营。
“随着更高的资本协议标准的逐步实施和推进,这使得银行对于风险管理、内部评级的要求更高。第二,这促使银行在放贷之初就考虑到‘预期损失’的概念,在贷款定价时将风险、损失等考虑进去,这也将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定价能力。”刘明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