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9 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市场纵横
    流动性还是成长性 A股秋季行情谁做主?
    高善文:流动性转折信号灯亮了一半
    嘉宾主要观点
    现阶段有点缺钱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还是成长性 A股秋季行情谁做主?
    2009年09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主持人 钱潇隽 ○编辑 赵艳云
      8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大幅调整,而与此同时,一些市场人士也对IPO和再融资对股市的压力提出了质疑。大额融资是近期市场调整的直接动因吗?资本市场未来会否遭遇资金供求失衡?在市场普遍担忧流动性出现转折的背景下,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

      本周,我们邀请了四位专家深入解读上述问题,纵论市场大势。

      ⊙主持人 钱潇隽 ○编辑 赵艳云

      IPO和再融资并非元凶

      主持人:您觉得IPO和再融资是导致市场下跌的元凶吗?

      丁安华:我认为此次市场的下跌,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7月份若干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譬如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数据都低于此前的预期,从而引起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复苏的力度和可持续性的怀疑;二是从流动性的角度看,7月份的新增信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市场对未来央行等部门货币政策微调存在担心,这种不确定性对市场造成了冲击,特别是房地产等对货币信贷比较敏感的行业;三是市场前一段上涨过猛过快,技术上也存在调整要求,而这个调整的力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前期上升的力度所决定的,此外,在目前追求绝对盈利的动机驱使下,机构资金出逃以锁定盈利的操作手法,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我认为上述三个方面是最近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在导致市场下跌的所有可能原因中,再融资是最不靠谱的说法。

      廖绪发:近期再融资、IPO等并非导致市场下跌的元凶。本轮市场下跌,从基本面的情况看,主要是先导性行业——房地产因政策面对投资性行为的压制以及自身的季节性因素导致快速缩量,进而引发市场对钢铁、煤炭、建材等中上游行业的预期发生了改变。从资金面讲,主要的原因则是信贷增量剧烈减少造成二级市场资金供给减少,流动性边际效应显著递减。

      郭燕玲:市场的走势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宏观基本面的趋势、市场预期收益率(抑或市场投资偏好)、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趋势和估值预期,以及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另外 ,市场情绪也是不可忽视的扰动因素。近期来看,市场的调整首先是受到估值去泡沫化的压力,而后是信贷回落以及货币政策微调引起的政策恐慌,再是市场持续的融资需求引起的情绪性宣泄。尽管短期来看大量再融资引起投资者的不满情绪升温并导致相关个股的调整,但这无疑是一个催化因素,不是主要的下跌动力。高企的股价、丰厚的获利空间本身就为下跌创造了空间。而对未来政策预期转向谨慎,以及对企业盈利增长预期的回落才是导致市场调整的核心动力。

      陈露:我认为,过于密集的IPO、后续再融资以及IPO的旺盛需求无论对市场的资金还是心理,均已经产生了压力。这是造成近期市场调整的因素之一。

      目前,IPO、再融资不断。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份新股IPO发行以来,截至8月28日,先后共有16家公司完成了A股IPO并实现上市,首发股份数量合计为135亿股,首发募集资金合计约708亿元。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后续再融资和IPO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截至8月28日,在自2008年至近期间已“过会”但尚未发行的拟进行A股IPO公司数量合计为33家,拟首发股份数量合计约为101.7亿股,拟首发募集资金合计约为418亿元;今年10月份,深圳创业板可能正式推出,这也是不可小视的融资需求。此外,年内拟通过配股或拟公开增发实施融资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19家与13家,拟配股发行的总股本数量或拟公开增发的总股本数量分别约为106.1亿股与26.0亿股,合计拟募集资金总额高达近千亿元。

      短期资金面承压

      主持人:目前市场IPO、再融资不断,另一方面储蓄搬家、新基金密集发行,您对未来资本市场资金面怎么看?

      丁安华:我们认为流动性的释放有两个环节,第一个是央行货币政策和银监会的监管动态,这将决定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幅度;第二个环节是货币供应量的结构变化,即所谓储蓄搬家或储蓄外流。前者跟央行货币政策密切相关,后者跟CPI和利率水平(即真实利率)密切相关。由于银行上半年大幅放贷加快了对资本的消耗,而监管政策收紧提高了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就有效地制约了银行信贷的投放,近两个月信贷增长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落,所以流动性宽松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发生变化;与此同时,虽然居民储蓄出现活期化和转化为第三方存款的迹象,但由于CPI仍然没有转正,这种货币供应结构的变化趋势尚不够显著,难以抵消信贷规模增长减缓的影响。因此,市场的极度宽松的流动性出现逆转,要么再次大力度发放信贷,要么CPI转正特别是出现负利率预期时,流动性的状况才会有所改善。

      廖绪发:实际上不管是IPO、再融资等股票供给增加的行为,还是储蓄搬家前、新基金密集且火爆的发行,其本身相对于市场本身往往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滞后的,不足以作为对市场资金面判断的重要依据。我们认为决定股票市场资金面更重要的是宏观面货币供应的增长,具体对于中国而言则是信贷的增长。

      目前,市场对信贷调整多数看法还偏向于解释为通胀预期加强下管理层有意压缩银行放贷空间。而我们更为担忧的是,本次信贷形势的转变,即使管理层可能也是属于被迫,如果过去7.7万亿贷款果真存在较多的违规问题,则已触及金融安全问题。经济增速等目标对此将要退让三舍,毕竟几个月的经济增速相对于长期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要低得多。因此,当前的最大不确定性是,7.7万亿贷款的问题亟待廓清。不管如何,7.7万亿信贷已出,尽快营造出合理、可持续的适度宽松货币氛围为当务之急。

      郭燕玲:在今年上半年A股换手率创历史新高的活跃期,IPO和再融资需求的上升具有合理性,且在上半年的大幅反弹过程中储蓄搬家和新基金密集发行也是投资需求旺盛的表现。但资金的供求又不是完全一致和匹配的,受认识、审核等因素影响,资金的需求和供应与市场表现相比存在滞后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还将延续,即市场的融资需求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资金的供应状况即新入市资金规模将会回落。因此,尽管并非出于整个社会性的资金紧缺和供应不足,但对市场而言,短期的资金面压力会有所上升。

      陈露:7月的金融数据显示储蓄在搬家,7月居民户存款减少192亿元,这主要是因为IPO的重新启动,吸引了部分需求稳妥收益的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但这部分资金基本会停留在一级市场。新基金在密集发行,会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但是,随着实体经济的企稳乃至回升,部分进入股市的资金会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这对市场的资金也形成一定的抽离。综合来看,未来,在信贷回归可持续的理性增长和融资再融资密集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资金将远不如今年上半年宽松。

      中期相对乐观

      主持人:A股市场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调整后,近日逐渐走好,昨日更是收出百点长阳,您认为本轮调整结束了吗?未来哪些积极因素可以带动市场持续向上?

      丁安华:市场重新走强的隐含条件是经济复苏之势得以巩固和加强。我们认为内需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保八的目标几乎是肯定的,最近公布的8月份PMI数据也支持这种观点。但是,市场已经完全消化了这一判断,因此在边际上的决定市场走势的因素在于外需的真正恢复,外需的改善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以及A股市场的趋势。从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的表现来看,中国的出口形势有可能在年底企稳回升。

      另外,CPI持续回升并转正可能是市场重新趋好的一个标志,从时间点上判断这也可能发生在第四季度。 CPI转正并持续回升意味着经济靠近潜在增长率,产能利用率越来越饱满,企业盈利不断好转;CPI转正同时意味着真实利率下降,房地产的复苏才能得到强化;CPI转正意味着居民储蓄的分流会更加显性化,流动性在货币流通加速的情况下才能补偿信贷规模增长的放缓。

      综合以上分析,我并不悲观。如果要对本轮调整做出空间和时间上的判断,我的“水晶球”告诉我,市场在2400点附近应该有强力支持,结合我们对出口形势和CPI走势的判断,第四季度市场有望重拾升轨。

      廖绪发:对于短期我们相对谨慎。一方面是因为除化纤之外的大部分周期性行业,短期内都不具有催化剂因素,而周期性行业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最重要板块。另一方面原因来自于资金面。短期最大利空风险之一是在基本面因素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基金高仓位的博弈将导致市场二次调整,这是一种典型的“合成谬误”。不过从上周的下半周以来,基金整体已经进入到主动减仓阶段,我们估计在1至2周的时间内主动减仓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消失。

      对于中期而言,我们相对乐观。随着9月份房地产销量旺季的到来,房屋销量环比较大幅度上升可能将成为房地产板块重新启动的催化剂。而其他主要周期类行业负面的催化剂因素将开始逐渐淡化,进而可能在9月中下旬带领市场走出低谷并重新上升。10月份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旺季的到来,各主要周期类行业将迎来消费旺季,催化剂因素将开始全面转向正面,市场有望在10月中下旬进入到全面回升期。

      郭燕玲:此次调整是对6124点至1664点下跌后的反弹行情的修正,从时间角度看,6124点至1664点用了12个月,指数跌幅是73%,1664点至3478点用了9个月的时间,指数涨幅是109%。我们对此次调整时间的判断是维持2个月左右,从目前来看还至少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此外,复苏预期日益明朗,因此企业尤其是不存在过剩产能的行业和企业经营转好预期是在上升的。我们一直认为投资的根本出发点是企业利润,因此只要企业盈利状况持续走好,那么对股市的支撑力就会增强,并会重新吸引资金入市。在今年下半年这一动力应该会不断地增强,并引起关注。

      陈露:有别于2008年A股市场出现的持续大幅调整行情,A股市场自今年8月份起可能已进入中期调整走势,而调整幅度则会明显小于2008年A股市场出现的跌幅,且股指在调整过程中再度创出此前的1664点低点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预计未来6个月A股PE值中枢大概在20倍附近,对应的上证综合指数波动中枢在2500点至2600点一带。

      对于阶段性走势而言,9、10月份行情中A股市场存在技术性反弹的潜力,股指反弹的触发因素可能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海外主要股票市场能够延续反弹格局;其二,在“维稳”的大基调下,一旦部分新股跌破一级市场发行价格,股市政策面可能出台较大利好;其三,后续部分月度宏观经济数据或好于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