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9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公 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公 司
    承诺期一年届满
    大股东自由增持“怯场”
    湖南有色分批收储五千吨
    锑价重返历史高位
    万科
    前八月销售同比增三成
    厦华电子
    今年产品出口有望翻番
    “空降”高管三个月被免 ST金顶“自转”求生
    公司简讯
    升达林业
    子公司遭受洪灾损失严重
    山西煤企整合达成意向
    国有大矿产能占据七分天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空降”高管三个月被免 ST金顶“自转”求生
    2009年09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应尤佳 ○编辑 裘海亮
      ⊙记者 应尤佳 ○编辑 裘海亮

      

      在ST金顶最危险的时候,华伦方面高管陈秋彦临危受命,但到岗3个月就离任了,而且离职方式相当决绝,是由董事会直接将其免职。作为ST金顶大股东华伦集团与ST金顶之间有“微妙”意义的人物,陈秋彦的离职似有深意。

      ST金顶今天的公告显示,2009年9月2日,公司独立董事李静、夏建中及骆国良书面提议召开公司董事会议,提出审议关于公司高管变动的议案,最终董事会通过审议,同意免去陈秋彦女士公司总经理职务,暂由副董事长杨佰祥先生作为公司执行董事代行总经理职权。

      此次免职距陈秋彦上任才不过三个月时间。

      陈秋彦之前一直是ST金顶与华伦集团纷争之中关键性人物。今年5月,ST金顶被曝在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替大股东华伦集团担保。此后,担保黑洞越曝越大。6月初,华伦集团开始破产重整,整个集团转由管理人主持重整工作。然而,几乎就是同时,ST金顶董事会通过决议,任命华伦集团干将陈秋彦为公司总经理。

      简历显示,陈秋彦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华伦集团任财务顾问。由于ST金顶的董事无人驻守上市公司,华伦集团又自顾不暇,因此,陈秋彦作为上市公司总经理,她的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质性意义。

      这一任命方式很快遭来外界的强烈反响,不少股民质疑,为什么在华伦集团违规担保致使ST金顶千疮百孔之后,还要派遣华伦方面的人士主持上市公司工作。而更重要的是,当ST金顶处于前所未有的危局时,突然“空降”一名财务专家,实际上根本没法起到帮助上市公司的作用。

      “3个月的时间还不够她熟悉上市公司的情况呢。”ST金顶的一名普通员工对记者这样说。

      而一名业内人士的分析颇有见地,这位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与高管之间产生嫌隙的话,那么一般都会让高管自行辞职,为双方留下余地。但是董事会才任命了3个月,便直接对如此重要的高管进行免职,可见双方应该已经闹翻了。免职可能是董事会对此前任免的一次亡羊补牢之举。”

      实际上,陈秋彦的任职与免职只是一个缩影,反映出的是ST金顶与大股东华伦集团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华伦集团而言,在集团的“最后时刻”对ST金顶加强控制,显然有利于华伦集团方面的利益。然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大东家已然解体,上市公司早已“自转”多时,此时的公司由一名华伦集团人士控制,显然已不合时宜。就ST金顶来说,重组已势在必行,华伦集团迟早将成为过去。ST金顶现在的悬念是,今后由谁来执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