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上周三盘中跌至上市后低点,一度离市场十分遥远的新股破发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点。有分析人士认为,破发更意味着融资功能的丧失,然而这一观点事实上有失偏颇。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的定价和市场表现状况看,新股破发不仅不意味着融资功能丧失,反而则更多标志着新股定价机制将会逐步完善,市场化发行的成果将更为显著。
新股之所以濒临破发,主要因素还是在于机构投资者发行定价时报价偏高,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对于股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旦在机构锁定的三个月禁售期内新股出现破发,无疑将会使询价机构充分认识到市场存在的巨大风险,更加理性的分析待发行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再盲从于主承销商给出的定价区间,减少盲目攀比报价的现象,从而使新股能够真正合理定价,减少其上市后对于市场的冲击效应。
如果以25倍左右的2008年摊薄市盈率给新股进行发行定价,那么无论是中国建筑还是光大证券,距离破发都将是很遥远的事,这一点从目前上市后表现最为出色的四川成渝身上就可见一斑。虽然在首日遭遇爆炒后一度大幅下跌,但其股价在7元附近就已企稳,目前的价格相较发行定价仍有一倍的空间,而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四川成渝的发行定价较低,摊薄后的2008年市盈率是20倍。虽然不能就此认为四川成渝发行市盈率就是大盘股应有的水平,但毋庸置疑,只要发行价合理,即便市场出现短期大幅下挫,新股破发也并不会变成十分普遍的现象。
把新股破发和融资功能丧失联系在一起,还是源于旧有的扩容即等于下跌的观念,误认为只有新股不败才能帮助市场恢复融资功能,而忽视了新股发行本身是应该合理定价的基本概念。回顾过去十余年的新股发行和其后的走势,不难发现那些凡是在市场狂热之时高价发行的个股尽管融资目的轻松达成,但其后带给投资者的更多是累累伤痕,而那些在市场低迷之时发行,上市当日就逼近乃至跌破发行价的个股,相比之下更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也更能体现出长期投资的价值。
(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