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海外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金融圆桌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股民学校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QDII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研究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专栏
    外论一瞥
    中国金融创新开放将经受严峻考验
    新股破发有利完善定价机制
    快来买彩票!谁中奖谁就业!
    美国联邦教育部捅了篓子
    怎样算踏准了适度宽松的节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09年09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外论一瞥

      《朝日新闻》9月4日社论

      鸠山新政权财政之路荆棘密布

      作为责任政党,民主党上台后的财政政策必须为未来负责。不仅要在削减浪费支出上下大工夫,还必须着眼大局,制定整体的改革计划,重新讨论消费税增税等课题。

      首先,为了实现政权公约中的承诺,民主党必须着眼大局制定整体的改革计划。尽管鸠山之前一再表示将努力减少国债发行,然而下一年度预算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规模,届时发行大量国债无可回避。此外,建构长期的财政制度必须拥有持久的财源。仅仅依靠岁出改革还远远不够,必须制定包含岁入即税制在内的财政结构改革计划。即将成为财政问题指挥机构的“国家战略局”等部门,必须研讨中长期财政重建研讨目标。

      其次,民主党必须明白,部分承诺短期内很难得以兑现,因此在具体落实时应当具备灵活性,必要时也可以考虑修改政权公约中所承诺的部分方针。例如,废除汽油税等暂定税率以及高速公路免费等政策均与应对全球变暖的相关对策相矛盾。这些政策的实施势必会为国库带来高额负担,这显然有悖民意。

      最后,民主党不应回避讨论消费税问题。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摆脱经济危机后,以消费税率的提高为核心的增税措施已无法避免。解决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提高消费税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一个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政府所应承担的义务。

      日本各政党如果执迷于选举竞争,而不考虑切实解决财源等实际问题的话,子孙后代势必会一直背负巨额债务。(梁宝卫 编译)

      全球共识开始破裂

      《金融时报》9月3日文章

      全球共识开始破裂

      今年春天,最大经济体的领导者声称要挽救世界,现在他们还会再一次振臂而呼吗?领导人上次见面时,他们看到的是全球金融危机可能触发20世纪30年代式衰退的风险。但现在最大的风险已经过去。他们所关心的重点问题,已从全球视野转移到自己国家的利益上。

      将于匹兹堡举行的国际性对话,将是关于如何管理自我支持增长的过渡期。其中,华盛顿和北京如何避免巨大经济不平衡的重现,也将是重要话题。紧接着的挑战来自渐近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如果参加匹兹堡峰会的富裕国家和新兴国家不能勾画出一个关于共担减少碳排放量成本的解决办法,在哥本哈根的代表团就难以达成共识。

      但现在缺乏灾难临近的紧迫感,国家政策和偏见将会重新彰显自己。典型的是在G20内部的争论,这些争论围绕气候变化、核利用和一系列其他议题比如全球经济。这一局面激化了国际两组力量的紧张。一方面,诸如中国、印度力量正在创造一个更具竞争性、多极的系统。另一方面,更近的互相依赖剥夺了美国有效、独立行动的能力。

      结果在多极系统固有的离心力和相互依赖的向心力之间出现了竞争,但未来是竞争胜过合作,还是合作胜过竞争,仍充满悬念。

      (作者:《金融时报》专栏作者菲利普·斯蒂芬斯 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9月3日评论

      地区贸易协定不能替代多哈协议

      随着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的日益衰落,亚洲贸易国家开始行动起来,签订双边和地区自由贸易协定。2001年亚洲仅有49个这样的协定,而现在达到了167,且有继续增长之势。地区贸易协定并非多哈协议的替代品,作为一种趋势,它们意味着对全球繁荣所依赖的多边贸易协定体系的危险的侵蚀。

      首先,双边协定在贸易上占用如此多的文书工作和政府机构,以至于公司很少利用这些条款。当双边协定对公司有吸引力时,通常是由错误的原因引起的。许多双边贸易协定为来自某个国家的一些公司提供优待,而这是以损害世界其他地方的所有企业作为代价的。

      其次,越来越多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带来复杂性。每一个协定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行政要求,导致优惠协定像意大利面一样让人匪夷所思,而不是像多边协定所承诺的那种可预测性。

      因此,总体来看,双边协定把政府从多边进程中转移出来,为政治家没能推进多边进程提供了一块遮羞布。一些双边主义的捍卫者承认这一点,但他们坚持一个视为铆钉的观点——双边协定至少是可能的,而达成多哈回合谈判的机会似乎更渺茫了。基于这种比较,他们认为,这不是基于地区协定与全球协定之间,而是地区协定和根本没有协定之间。

      不过,这种论调忽视了过去的教训。多边贸易体系的历史是由争吵、间断、失望、绝望以及突然的成功交织而成的。即使是现在,在对结束多哈回合的浓厚悲观主义情绪下,印度政府举行了贸易部长会议,希望重启谈判。如果真希望多哈回合谈判成功的话,双边主义者首先需要承认,他们的协定在湮灭多哈成功的机会。(张金翠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