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海外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金融圆桌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股民学校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QDII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研究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财经海外
    论刺激 辩薪酬 G20定调宽松政策不变
    G20大派“定心丸”
    药力几何仍受质疑
    “非农”行情催生美欧股市大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G20大派“定心丸”药力几何仍受质疑
    2009年09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贤佳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朱贤佳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5日在英国伦敦落下帷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大派“定心丸”:“我们将继续坚决执行必须的金融支持措施和扩张性货币与财政政策,直到经济复苏实现。”财长们在会后公布的公报中明确表态“刺激政策”一时半会不会收拢,不见复苏不撤钱。这些“财神爷”们之所以能在会上如此爽气,主要是因为尚未恢复的经济无力再次承受一次伤害。

      周末欧美股市以一致飘红表达了对G20会议成果的欢心。然而这个世界并非所有的人都是乐观派的。悲观派人士不禁要发问:虽然峰会派了“定心丸”,但这颗“定心丸”药力到底有多猛,能不能让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到危机前的快速增长轨道。近期的市场也以宽幅震荡来表达对“定心丸”的一些怀疑。

      继续实行刺激政策以高度一致的公报形式公布于众,但这“高度一致”的背后依然存在差异。美英态度似乎更加高调明朗。面对节节攀升的失业率,美国财长盖特纳放话,不能过早地为经济刺激政策“踩刹车”;东道主英国则认为,G20需同意以恢复全球经济增长为首任。而作为新兴市场代言人的“金砖四国”也颇为积极,希望延续上届峰会的扩张性政策。然而在复苏进程上似乎领先一步的法德日一直在呼吁适时撤退,此次达成共识也就是不再纠缠于此的结果,他们并非毫无想法。悲观派的担忧是,一旦出现分歧,或许整个政策就会转向。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从G20会议前各央行的表态来看,态度差别还是很大的。8月底以色列偷步加息;9月初澳大利亚虽然维持利率不变,但是暗示加息随时发生;而更多的经济体表示加息在一年里面还不会考虑。

      美国也有些许见好就收的迹象,近期美联储、美财政部已经纷纷出头,与各受助金融机构接洽,部署还款计划。这是不是美国政府开始收缩并逐步退出刺激计划的前奏?

      市场最怕的是不明确性。一旦刺激政策的退出被提及,而没有妥善释疑的话,那么就会成为一把悬在纽约证交所的“达摩克利剑”。

      经济不能靠派派“定心丸”来提振,既然推出了刺激政策,那么迟早有一天要施行退出机制,当“定心丸”停发的那天,全球经济要依然不慌不忙就离不开事先部署,明确方向。市场并非想像中那么脆弱,只要给出明确方向,把与每一个受助银行的安排公布于众,恐慌性抛售是可以避免的。刺激政策的出台应时而生,退出则应该反而行之。

      同时,在讨论政策退出的同时,G20的财经官员们应该重点谈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协调的监管体系,杜绝金融机构再次暴发毁灭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