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创业板
  • 11:调查·区域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9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误读“微调”的杀伤力不容小视
    吴邦国:低碳经济等
    将成为中美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反洗钱再加码 基金客户
    将按风险分级管理
    众生药业、乐通化工
    IPO过会
    中国稳居世界最具吸引力
    投资目的地首位
    “09行动”破获
    假币犯罪案件1807起
    思想创造价值 智慧成就梦想
    我国分配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今年中央投资已完成逾七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误读“微调”的杀伤力不容小视
    2009年09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李国旺
      将信贷规模下降误读为是“动态微调”的结果,对流动性收缩的恐惧,引发投资者的集体性沽售行为,导致A股大幅下挫。对货币政策的误读有很大的破坏力。

      □栏目主持 乐嘉春

      快到央行公布8月份新增贷款数据的时候了,市场似乎对信贷规模下降这个问题越来越敏感了。其实,这种敏感背后反映了投资者的一份担忧,他们很惧怕货币政策的悄然生变,但更害怕对货币政策的误读。

      在笔者看来,A股市场之所以对政策变化如此敏感,根本原因在于本轮行情上涨主要是受过剩流动性而非经济基本面支撑的,一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找到了“退出”的出口,市场流动性势必将大幅收缩,这将导致市场趋势发生根本性逆转。

      当然,问题的核心还在于货币政策是否真的发生了转向?如何观察、解读货币政策的变化信号?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的表面主张与实际操作之间确实出现了某种“裂痕”——是继续坚持还是适时调整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分歧开始浮现。这种分歧体现在:一方面,一再强调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微调”的信号变得越来越强。甚至有学者认为,反危机的经济刺激新政将可能导致“通胀”。

      所以,当“动态微调”一词突然浮出水面后,市场误以为这是货币政策转向的异动信号。信奉趋势投资的A股投资者相信,先不管货币政策是否变化,“动态微调”的提法出现,暗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已有一定变数,暗示了一种市场风险或不确定性。为回避市场风险,最好的选择是主动撤离股市。故此,A股股指也随之大幅下挫。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新增贷款3559亿元,与6月份的1.53万亿元规模相比,环比下降了77%。其实,只是与今年上半年月度新增贷款平均值为1万亿元相比,7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下降速度才显得有点快。但如果从过去10年的均值来看,月度新增贷款3000亿已是十分“宽松”的了。

      有意思的是,媒体和机构对这一信息进行了一次集体性误读,误以为新增贷款大幅下降是由于“动态微调”的结果,预示了流动性仍将收缩,并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已到了改变的时候了,即有可能由以往的“过度宽松”转向真正的“适度宽松”。

      这些误读的“杂音”,加剧了市场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并误导他们相信流动性收缩将可能重创A股市场,结果就转化为投资者的一种集体性沽售行动,最终引发了A股股指的大幅下挫,市场趋势也为之一变。

      事实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暂时是不会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回暖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让市场投资者生疑的“动态微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结构”——调整信贷的结构与流向,当然也会对收缩流动性有影响。依笔者的观察,即便下半年适当收缩流动性,但以当前我国已经注入的流动性来看仍是相当充裕的。但市场并不这么看,结果是对货币政策的误读,导致了A股市场的大幅下挫。

      如此看来,误读货币政策对A股市场的负面冲击与影响是相当大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对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的误读呢?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相关经济政策在理解上出现歧义时,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应当及时向政策的接受者(如市场投资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尽量避免因对政策解读的错误而误导投资者及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

      二是在政策的规则与政策的执行上要尽量做到前后一致,从而将政策误读的空间降至最低。比如,最近出现了国内成品油的延后调价事件,但有关方面的解释,仍然会增加市场对政策规则与政策执行不一致的“误读”空间,并可能会削弱政策的正面效果。

      三是政策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减少市场投资对政策误读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让投资者充分了解政策的意图、作用及效果,才能有效地降低他们对政策的误读,并有助于减少政策误读所付出的巨大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作者 李国旺

      作者系

      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