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中国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2009 9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A股“国际板”必须跨越日本式沟坎
    温家宝:政策方向不变
    警惕通胀风险(上接封一)
    “真演实练”——证券期货业开展信息安全应急演练(上接封一)
    北京首创总经理刘晓光:房价开始进入稳固期
    金风科技副总裁李玉琢:今后并购计划将视情况而定
    罗奇:创业板将助中国创业企业腾飞
    “中国元素”溢彩夏季达沃斯
    学者和企业家呼吁:不要给刺激性经济政策设退出时间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国际板”必须跨越日本式沟坎
    2009年09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马红漫
      □作者 马红漫

      作者系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国际板”尚未正式登录即受到外资企业的热捧,可视为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迹象。如何实现国际板与主板市场之间的合理联动?这是目前国际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道难题。如今这个难题摆在了A股市场面前。

      A股“国际板”渐行渐近。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表示,将推进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另外证券业内人士也向媒体透露,明年上半年此事将会有所突破,可能实现部分外资企业率先在中国上市融资。

      A股“国际板”的推出,不仅意味着上交所将成为外资企业的融资交易平台,而且意味着A股市场估值水平将逐步实现国际接轨,这是为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但是,如何让“国际板”能够在运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避免在实践中遭遇挫折,尚需诸多技术层面的扶持和引导,理应审慎而稳妥地推动。

      从市场反应看,外资企业对于拟议中的“国际板”充满热情,汇丰、和黄等知名外企高调表示要“赴内地上市”。外企对内地资本市场的垂青,除了看中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外,在中国内地业务的蓬勃开展更是其乐于在当地直接融资的重要原因。“国际板”尚未正式登录即受到外资企业的热捧,可视为实体产业与资本市场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迹象。但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国际板与主板市场之间的合理联动,这是目前国际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道难题。如今这个难题摆在了A股市场面前。日本“国际板”市场的前车之鉴,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证券市场开设国际板,1991年高峰期,有多达131家海外大型企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但随之而来的“经济泡沫”破灭,让日本经济深陷停滞和衰退的痛苦之中,投资者对外资企业的投资热度骤降,国际板股票交易十分沉闷,股价长期低迷,而维持在东京上市交易的成本很高,于是这些企业纷纷申请退市。至2003年底,东京国际板只剩32家挂牌公司。2004年4月,东京证券交易所宣布,将彻底改革外国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制度,取消外国部,对外国上市公司与国内上市公司一视同仁,以促进更多外国公司在该交易所上市交易。曾轰动一时的“国际板”黯然收场。

      上交所设立“国际板”交易平台,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当前的需求。但应当看到的是,当前我国国力逐步强大,甚至被认为能够最先走出金融危机。外资企业自然会对对A股市场十分看好。这与日本开设国际板之初的情形十分类似。比如,作为一个被单独划分的交易板块,其估值水平极有可能有别于其他A股股票,而更多受制于海外市场的估值规则。由此可能导致两个结果,或者国际板市场交投淡静,成交低迷、融资受挫,或者对A股市场行情走势形成制约,使得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特性更容易受到海外市场影响,不利于国内融资市场体系自身特征的发展。还有,从日本经历看,国际板推出后自身的融资规模和市场交投有限,而同时其估值压力又会蔓延到A股主板市场上,对此,我们应及早做出充分考虑与安排。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境内证券交易所推出“国际板”,需要尽快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搭建上市外资企业与A股市场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平台。鉴于外资企业自身文化氛围与A股市场存在差异,A股市场投资者的投资习惯、风险偏好与外资企业母国情况大相径庭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外资企业与A股市场投资者之间需要进一步相互熟识,以避免投资热情的忽强忽弱,尽量缩短两个市场磨合所需的时间长度。其二,监管与扶持并重。在“国际板”成立之初,监管部门当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对外资企业实力以及投资者的成熟度详细甄别。而且“国际板”的启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并非只是单纯的融资平台构建。比如说货币国际化的问题,如果资本市场融资交易环节进入开放,那么相应的汇兑环节也必须要考虑开放,因为海外企业的融资需要往来于境内外。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同时着手,才能保证市场的繁荣稳定运行。

      作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以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为先导可能是最佳选择,以此逐步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外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