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书评
  • 8: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热点
  • T6:艺术财经·专题
  • T7:艺术财经·热点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9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书评
    你能把竞争与合作很好结合起来了么
    披沙录
    从哪里探寻
    公司持久竞争优势
    从新能源到新经济再到新财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你能把竞争与合作很好结合起来了么
    2009年09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则柯
      《妙趣横生博弈论》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

      巴里·奈尔伯夫 著

      董志强 等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王则柯

      

      差不多15年以后,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非常成功的博弈论著作《策略思维》,升级成为新的博弈论著作《妙趣横生博弈论》。从《策略思维》到《妙趣横生博弈论》,固然大部分材料是新的,但是,从“策略思维”的提法到“策略的艺术”的提法,主要是因为作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觉:“在创作《策略思维》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当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才彻底认识到合作在策略情形下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的策略必须很好地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这个提法的改变,体现了人类认知的进步。

      正如作者强调的,博弈论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人们在本性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提高到“策略的艺术”的层次,那就需要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运用对对手的理解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怎样很好地把竞争和合作结合起来,就是一种艺术。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说,“科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在于,科学的内容可以通过系统而富有逻辑的方式来学习,而策略艺术的修炼则只有依靠例子、经验和实践来进行”;“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远非完备,(所以)大量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门艺术”。两人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想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具体来说,“面对如此之多很不一样的问题如何进行良好的策略思维,仍然是一种艺术。但良好的策略思维的基础,则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这些原理就是正在兴起的策略科学——博弈论”。他们的设想是:“来自不同背景和职业的读者,在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以后,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策略家。”

      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告诫我们,许多“数学博弈论学者”倾向于认为,一个博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与博弈相关的各种抽象的数学事实——参与者人数、可供每个参与者选择的策略的数目,以及与所有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相联系的每个参与者的博弈所得。而他们不这样看。他们两位认为,由社会中相互影响的人参与的博弈结果,理应也取决于博弈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在因为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当中,就论述风格而言,1994年获奖的约翰?纳什和2005年获奖的托马斯?谢林,是这个绚丽光谱的两个端点。纳什“惜墨如金”,论述全部见于匿名审稿论文,数量不多,每篇都很短,完全是数学形式的讨论。谢林则以出版学术著作著称,且多半都以通俗流畅的日常语言写出,与时下经济学主流的论述风格大相径庭。纳什天才地提出并刻画了博弈的均衡概念,并且在很宽泛的条件下,证明了博弈的均衡的存在性,为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谢林不但提供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哪怕这些思想未能刻画为数学形式的经济学模型),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天地。现在许多人把核大战最终没有发生,看成过去这个世纪发生的最伟大的事件。从学理上说,这是因为谢林提出的思想说服了人们。

      博弈论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很快,但除了谢林的著述以外,几乎所有论文都采取数学形式讨论,这使得博弈论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象牙塔里的学科。是迪克西特教授首先认识到,“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因为博弈论的洞见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有广泛应用。迪克西特教授和他的合作者身体力行,将博弈论的重要洞见从原来数学形式的理论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了理论化的命题,因为他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进行思考”。

      如果不是迪克西特他们的努力,我们真是很难想象,今天的MBA学生、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怎么能理解博弈论的一些深邃思想和精彩篇章。大家都知道猜拳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吧。就在这本《妙趣横生博弈论》中,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会和你玩剪刀-石头-布博弈,而且把它升级为如果是“布”赢就得5分,因为需要张开5个手指,如果是“剪刀”赢就得2分,因为两只手指表示剪刀,如果是“石头”赢则只得1分,因为只有一个端点。你说,这样的博弈论著作,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就学科范畴而言,本书的特点,是展开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的许多有趣内容。信息经济学是与博弈论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专门对付信息不对称给人们和市场带来的新问题。例如“怀才不遇”,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后果,原因是人家不知道你的本事。为此,你需要发送一些特别“信号”,告诉人们你有本事这个事实。但是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进一步告诉我们,因为人们普遍在意发送自己有本事的信号,结果最有本事的人反而不做发送这种事,例如比尔·盖茨。上升为理论,那就是通过不发送信号来发送信号,叫作“反信号传递”。有人统计,加州26所大学的语音邮件系统的电话留言,结果发现:来自有博士生项目的大学的电话留言中,只有4%的人会留言告知头衔,而来自没有博士生项目的大学的电话留言,却有27%的人使用自己的各种头衔。间谍故事充斥着信息不对称,自然应是信息经济学的题材,但是以我非常有限的阅历所及,只有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会带领读者细细品味新世纪以色列的间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