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指数投资时代来临?
    亲子关系与孩子性格
    选择基金类型
    投资理念先行
    投资当有平常心
    专户“一对多”投资更注重稳健和灵活
    回归投资本质 在有效的市场中做简单投资
    联接中国未来 相伴财富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当有平常心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对电视剧《士兵突击》的赞美之词早已在各种传媒尤其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笔者不想多谈以“不抛弃,不放弃”扬名天下的优秀士兵许三多,却很欣赏奉“平常心”为口头禅的吴哲。吴哲拥有剧中绝少见到的高学历,但他作为老A的一员却能始终保持清醒和自知。最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毁于他很容易产生的优越感。也许信守以平常心自律的吴哲才是这部戏里最接近完美的一个角色吧。

      什么是平常心?首先是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不轻易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其次是既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不能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生活需要一颗平常心,工作需要一颗平常心,面对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更需要平常心。

      市场从来都不是自觉理性的,它总是受到投资者群体情绪的左右。投资者只有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成为市场的赢家而不是失败于自己的欲望。

      市场狂热的时候,到处充斥着诱惑的噪音,唯有保持平常心的人才能避免受到误导和引诱。

      曾有人这样描述当年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政治家忘记了政见;律师们忘记了本行;商人们忘记了生意;医生忘记了病人;店主忘记了自己的商店;牧师忘记了布道;甚至女人们也忘记了自尊和虚荣!”所有人都丧失了平常心,沉浸在快速暴富的美梦里。结果当泡沫破灭之时,参与者几乎无一幸免。就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未能抗拒诱惑而蒙受了巨额损失。事后牛顿不无伤感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可见,保持平常心对于投资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一位参与基金投资多年,也算小有所成的普通投资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基金投资者,不能也不该对基金抱以太高的财富“膨胀”期望,而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参与,要充分认识到这并不是一夜暴富的发财工具。购买基金后,大可不必天天盯着基金微小的净值波动,那样做既浪费时间,也让自己与市场离得“太近”,与基金注重长线行为的本意相去甚远。

      基金投资只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其中,还是一切如常的好。如果一开始就坚持平常心态进行投资理财而不是怀抱强烈的收益期望,那么立足长远的投资行为往往能在最后给人一份意外的回报惊喜。身为投资者,我们应学会用相对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基金业绩,须知那些短期业绩虽不那么突出,但能保持长期业绩优良,能在类似于“长跑”的基金投资中“笑到最后”的基金,才是我们投资理财的真正可靠依赖。